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11版:人文生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11版            人文生活
 

2016年7月19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筑港战线的先锋

——记中交机电局北方分公司总经理张凌震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刘隽之

作为一名长期战斗在一线的筑港人,张凌震曾参与或主持了多项国家重点工程。从国内港口成套装卸系统第一个总承包项目“青岛前湾20万吨矿石码头”工程,至国家北煤南运新通道“神华黄骅港煤码头工程”,乃至孙中山先生“建国方略”中梦想的“北方大港”曹妃甸,都留下了他坚实的脚步和辛勤的汗水。他参与或主持的项目合同金额已超百亿元,唐山港曹妃甸港区煤炭码头工程更是囊括了“水运交通优质工程奖”、“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百项经典暨精品工程”及“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国家优质工程金质奖”、“詹天佑奖”,实现了中国工程建设领域顶级奖项的大满贯。

2006年,全球装卸能力最大的煤码头工程唐山港曹妃甸港区煤炭码头工程拉开了建设的大幕,时任项目常务副总经理的张凌震,担当起成套装卸系统设备实施的大任。该工程共设置大型装卸设备19台,皮带机29条总长23公里,合计钢结构重量超5万吨,各种供电控制电缆、给水管线达数百公里。其中四翻翻车机属于世界范围内首次运用,每小时卸车能力达到了8640吨,翻车机房基坑直径达89米。如何在设计、制造、安装调试等项目全生命周期内精准地完成工作是个巨大的挑战。张凌震带领项目团队,攻坚克难,利用丰富的工程经验,通过与外方设计艰苦的技术谈判,对外方设计提出了众多的优化方案,尤其在装卸设备系统集成方面,完全实现了中国人自主实施,告别了完全依靠外方的局面。在厂内制造阶段,要求制造厂家在厂内采取两次拆落的方式进行预组装,保证了整体制造的精度。在施工过程中,克服了现场“无水、无电、无接卸码头、土建与安装交叉作业、工期紧”等种种困难。设备大件装运船舶因水深不能靠泊临时码头,就创造性的采用驳船海上过驳,再采用全回转浮吊进行卸船,保证了设备正常接卸;没有电,就采用发电机进行低压电气调试,将高压电接入之前所有能调试的机构全部调试完毕,大大缩短了调试工期。唐山港曹妃甸港区煤炭码头工程2008年竣工,2010年吞吐量即超过设计能力,创造了筑港史上的奇迹。

十年铸一剑,通过不懈的努力,经历过百亿港口项目的洗礼,张凌震带领的曹妃甸项目部已经成为一支筑港行业的铁军,将为祖国的建港行业描绘出更加美好的明天。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集团简介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