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2版:洪灾之考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2版            洪灾之考
 

2016年7月19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消除内涝隐患考验城市智慧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洪鸿

我国城市内涝的出现有其历史原因。近30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高楼大厦拔地而起,但由于缺乏相应的城市规划能力和眼光,地上漂亮了,地下却一团糟。城市地下水系统缺乏科学严谨的规划,一下暴雨就积水内涝;地下管线填埋不科学,城市街道经常修修补补;缺乏城市规划的长远目光,一些当政者只看表面的光鲜政绩,不愿投资地下水处理系统等无政绩“回报”的基础设施。如此,既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更为城市发展留下了巨大隐患。

在欧洲,许多国家的地下管网服务年限都在数十年甚至上百年。以德国为例,80%的城市地面改用透水地面,下雨时很少见到路面积水。据有关资料显示,在德国,根据不同区域铺就不同的透水路面,比如人行道、步行街、自行车道、郊区道路等受压不大的地方,采用透水性地砖,这种砖本身可透水,砖与砖之间采用了透水性填充材料拼接。德国从上世纪60年代起,就努力开发各种雨水渗透装置,新建的住宅、厂房、花园等均要设计雨水利用装置。同时,德国联邦交通部早在1973年就制订了《路面结构内部排水系统设计指南》,所有重要路面都要设内部排水系统。

在法国巴黎,城市下水道修建完成于近200年前,巴黎人前后共花了126年的时间才修建成功。英国伦敦下水道的历史也在150年以上,被称为“工业世界的七大奇迹之一”。

而我国与这些国家相比,相差甚远。规划科学的下水道是一个城市文明的标志,中国正处在城市化进程的高速期,如何建好城市下水道考验着中国城市主政者的智慧与良心。

那么,如何才能消除我国城市内涝隐患?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加强地下管网的建设和管理。

首先要科学规划,合理制定排水设计标准。国家应进一步修编排水设计标准,指导各地加强城市排水规划的研究和编制工作,依据城市总体规划制定排水、污水专项规划,结合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实力,合理确定适度超前排水标准以提高城市排水能力,保障城市基础设施的综合承载能力与城市化水平相适应。

其次,政府应加大投入力度,加快排水设施建设。国家应指导各市政府在大力推进城镇化进程中,加大排水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创新融资模式,加快城市排水管网、泵站等排水设施的建设和改造,努力提高城市排水能力和排水体系科学化、自动化水平。

再次,对地下管网要强化管理意识,明确相关部门和人员责任,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地下管网进行检查维护,确保地下管网无隐患。城市管网规划设计和修建,均属隐蔽工程,要建立服务年限负责制,对在规定年限内出现隐患的责任人要进行严肃问责。

另外,在施工过程中,要科学使用渗水材料,树立环保意识。城市地砖等要具备透水性,提高渗水能力;要增加绿色植被,增加吸水能力。总之,治理城市内涝,要标本兼治,要有超前意识、长远规划,把隐蔽工程做扎实,把民生工程做牢固。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集团简介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