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17版:中国国资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17版            中国国资报道
 

2016年7月12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防汛救灾 央企在行动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 赵玲玲

今年入汛以来,南方多个省份遭受强暴雨袭击。据民政部网站消息,截至7月8日9时统计,6月30日以来,长江中下游等地遭受的洪涝、风雹、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已造成江苏、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11省(自治区、直辖市)86市(自治州)440个县(市、区)3100.8万人受灾,164人死亡,26人失踪,199.3万人紧急转移安置,106.4万人需紧急生活救助;7.3万间房屋倒塌,39.8万间不同程度损坏;农作物受灾面积2701.4千公顷,其中绝收673.6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670.9亿元。

灾情发生后,国务院国资委第一时间启动防汛救灾应急机制,要求中央企业积极开展救援工作,全力抢修重要基础设施,积极提供物资与人员保障。在短时间内,国家电网、南方电网、航天科工、中国建筑、中国中冶、大唐集团、神华集团、保利集团等各路中央企业救灾分队从四面八方向南方受灾地区汇聚,救灾工作全面展开。

中国移动力保通信畅通

由于遭受强暴雨袭击,南方各受灾地区的移动通信网络遭到严重损坏。面对灾情,中国移动快速启动红橙黄蓝应急预案,组织救援队伍、应急物资,采取紧急布放光缆、应急发电、系统割接等措施,对受灾区域的基站、杆路第一时间抢修,全力保障通信畅通。

据《中国企业报》记者了解,截至6月30日,中国移动全国累计出动保障人员4.5万人次,派发保障车辆2.1万辆次,调动油机3.3万台次,派发应急车93辆次,目前受灾地区各项抢修工作仍在紧张进行中。

在安徽,大别山南麓、沿江江南,皖南山区普降暴雨,16地暴雨预警达红色最高级,长江干流安庆以下河段等28条河流超警戒水位,其中7条河流水位达到或超历史最高水平。部分区域一度出现电力通信全断的情况,成为“信息孤岛”。中国移动兵分多路,全员在岗,全力救灾。汽车开不过的道路,大型抢险设备进不去的地方,用摩托车、皮划艇,甚至肩扛手抬、人人接力、徒步传递等方式,将油机、光缆、抢险物资源源不断地送往灾区,架起灾区人民连接外界的希望和桥梁。

在湖北,举水河流域突发特大洪水,武汉新洲区凤凰段水位迅速超过保证水位,举水河西圩垸发生溃口,新洲区邾城街老大桥通信主光缆被洪水冲断,通信“生命线”就此中断。中国移动救灾队伍迅速到达受灾现场,冒着大雨,在机房门口堆放起沙袋,并用2台抽水机同时进行紧急排水,保障了设备完好无损和正常通信,快速使通信“生命线”恢复畅通。

电网抢修保障安全用电

灾情发生后,电网压力突增,电网公司立即启动防汛救灾应急预案,全力保障受灾地区的电力供应。

截至7月5日15时,国网安徽电力累计投入抢修人员16807人次,抢修车辆4136台次,目前已经恢复5708个台区、46.7万停电户供电。截至7月5日17时30分,国网湖北电力已恢复6条110千伏、21条35千伏、646条10千伏线路,18219个台区、1267150户恢复供电,停电户恢复率为98.2%。其间,累计出动抢修人员13311人,车辆2803辆。在苏赣湘、新源也同样能看到国家电网抢险抗灾的身影。

而南方电网贵州铜仁供电局、遵义正安供电局、凯里榕江供电局、毕节大方供电局则在灾情发生后,连夜对车辆、行人能到之处的电力设备及设施进行地毯式排查,并争分夺秒为救灾现场应急指挥部及灾民安置点装设临时用电电源,满足现场救援指挥用电需求。目前,抢修现场争分夺秒,各项抢险工作还在紧张有序进行中。

中国中冶火线组建“青年突击队”

暴雨来袭,中冶南方快速应对,中冶南方主要负责人多次冒雨前去现场调度指挥防汛抗灾工作,要求项目部要不畏艰险,克服困难,主动勇挑“急难险重”,做好区域防汛抗灾工作。

中冶南方安排项目部管理人员24小时分段轮班值守,项目现场火线组建了青年突击队。截至5日上午,部分员工已坚守48小时以上,困了就在车内简短休息,饿了就吃方便面;部分员工在大雨时连续站了8个小时,现场协调指挥交通和救援工作,虽然很困难,但没有人说苦喊累。在抢险过程中,50余名员工和工人参与交通导流、雨水口排查疏导,救助涉水车辆100余台,挽回经济损失约200万元。

因渍水严重,导致光谷大道沿线交通受阻,许多路段小车均无法通过,为解决市民通行问题,中冶南方集中调度安排了4辆大货车摆渡过往市民。截至目前,摆渡车累计运送人数约8000多人次,有效保障该过往路段的通行和人流的安全疏散。 (下转G02版)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集团简介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