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11版:装备制造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11版            装备制造
 

2016年7月12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机械产业助推汶上经开区转型升级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吴志强 本报记者 郭伟

“今年公司效益比前三五年要好很多了,总算是挺过难关了。多亏了经开区的同志们,企业才得以复苏增长。”山东众鑫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孙久强在介绍企业现状时,寥寥数语,道出了心中的欣喜,也映衬出了机械行业这几年的艰辛和不易。

长期以来,机械制造业作为山东省济宁市的汶上经济开发区的主导产业,拥有较好的发展基础和浓厚的发展氛围。近年来,受宏观经济形势下行压力的影响,产业发展面临着重重困境,进入了发展的低潮期。汶上经开区多措并举,精准施策,集中精力推动产业集聚集群发展,实现产业的转型升级。

发展“阵痛”

机械产业规模较大但龙头企业缺乏,产业雄厚基础,但难掩“大而不强”之痛。

目前,汶上开发区有工程机械规模以上企业18家,产业发展整体的体量虽然不小,企业数量虽然不少,但却缺乏产业带动力强的“大块头”企业,与先进地区相比存在较大差距。

“加工能力较强,加工层次却不高。”开发区一名负责人介绍,汶上经开区内的工程机械企业,主要为世界500强企业小松山推和行业100强山推、三一重工、柳工、徐工、厦工等大型工程机械企业生产配套件,包括推土机、挖掘机、装载机、道路机械等工程机械结构件,共计16大系列1500多个品种,年生产能力12万吨(80万件),年铸造能力3万吨,主要生产蠕墨铸铁、球墨铸铁等产品,为一汽等重点企业配套生产缸体、活塞、桥箱、壳体、变速箱等产品。虽然企业加工能力较强,但大多都是加工的产品配件,整机成产能力成为短板。

由于处于产业链价值低端,产品附加值较低,企业发展靠的是廉价劳动力和高投入、高消耗,赚的都是“辛苦钱”,制约了企业的效益提高和规模扩大。近几年来,由于市场需求低迷与产能过剩的矛盾日益加剧,促使中国机械制造行业进入寒冬,汶上开发区也未能幸免,表现在市场需求降低,产品库存较多,产能严重过剩,共同导致了企业不能及时收回前期投资成本,给企业生产经营带来严重困难。

抱团取暖

信心比黄金更重要。

虽然经济下行压力给许多行业,特别是机械制造产业带来了严重的冲击,产业发展陷入低潮,但汶上经开区并未消极等待。汶上经开区积极深入企业开展调研,与企业家座谈,了解企业所需所求,鼓励企业家们坚定信心,保持定力,攻坚克难,力争早日摆脱困境,实现产业复苏。

经开区充分发挥行业协会沟通政企、协调内部、监督行风、研究问题、服务企业的作用,与工作推进组共同研究产业发展问题,研究制订产业发展规划和方针政策,引导企业转型和产业升级,形成推动工程机械产业发展合力。

山推公司是山东省国有大型企业,在工程机械制造领域占有重要地位。本地有很多机械加工企业都是山推的配套企业,尤其是众鑫,是山推最大的铸铁件配套企业。

2013年以来,山推公司根据发展定位,逐步将铸铁、铸钢业务外迁。2015年,获悉山推传动分公司计划外迁两条铸铁生产线后,经过深入接触考察,认为该生产设备水平先进,布局合理,效率高,自动化程度高,加工的产品尺寸精度、表面精度以及内在品质等指标都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山推以自动生产线作价入股,与众鑫公司合作,并吸纳华诚锻造、沃尔鑫等区内企业入股,成立新公司。新公司计划2016年下半年建设,2017年底建成投产,2018年销售收入预计可达1亿元,2022年预计可达3亿元。新公司将逐步打造成为江北及全国先进的铸铁制造加工基地。

山推的案例提振了区内其他企业的信心,许多关联企业通过多方的合作,实现了“抱团取暖”。截至2015年年底,已实现销售收入26.9亿元,利税4.4亿元,利润1.7亿元。

创新聚集后发力

除了合作发展,经开区还重视企业的科技创新。

区内的华力机电公司,在全国创造了首台的云数据中心,这一中心围绕着企业需要,设立一个第三方服务机制,由过去那种企业来维护变成我们来提供专业人员维护,并且运用了现代技术,较高效能、准确率极高、成本极低的这样的服务方式,显示了企业发展的后发优势。精良海纬因生产的产品精度高、品质好,被铁科院认定为唯一指定的高速制动盘生产厂家,为中国高铁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至此,汶上经开区制定了机械产业发展“三年倍增”计划,确保“十三五”期间销售收入年均增长30%左右。

预计到2016年底,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5亿元,利税5.74亿元,利润1.92亿元。到2020年底力争完成销售收入100亿元,利税16.4亿元,利润5.8亿元,建设完成百亿元产业,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探出新路子、做出新贡献。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集团简介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