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25版:中国国资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25版            中国国资报道
 

2016年7月5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武钢、宝钢合并“绯闻”落实 央企去产能整合拉开序幕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 赵玲玲

王利博制图

此前炒得沸沸扬扬的武汉钢铁(集团)公司(以下简称“武钢”)与宝钢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宝钢”)合并的“传言”终于落实。

近日,武钢与宝钢均对外发布公告称,武钢集团与宝钢集团正在筹划战略重组事宜,重组方案尚未确定,方案确定后尚需获得有关主管部门批准。公司将会尽快确定相关方案,并会尽快公告相关事项的进展情况。

“目前钢铁行业面临着产能过剩比较严重的局面,行业不景气,基于钢铁去产能的考虑,武钢与宝钢的重组基本在情理之中。”中国企业联合会研究部副主任、企业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缪荣在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两大钢企的重组合并有利于增强国有资本在行业内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对其他的央企来说也会起到示范性的作用。相信武钢与宝钢的重组不会是个别案例,出于整体全面的考虑,未来国资委层面肯定还会对国有资本在不同行业的布局进行调整。”

两大钢企合并

催生中国最大钢厂

对于重组的具体详情,宝钢公关部对外表示,目前没有更多可披露的消息。而武钢集团官微“幸福武钢”用元芳问答的方式回应各界关注:“元芳:大人没有详细点的消息吗?大人:看上市公告吧,其他还在筹划之中呢……”

“事实上,关于产能过剩行业国有资本的存量调整,国资部门早在几年前就着手研究了。”缪荣称,“武钢与宝钢的合并之所以备受关注,主要是由于两家公司的体量都非常巨大。”

据世界钢铁协会统计,宝钢2015年粗钢产量约为3500万吨,排在世界第5位,而武汉钢铁约为2600万吨,排在第11位。如果两家合并,总产量将至少具备6000万吨的年粗钢生产能力,变成中国第一、世界第二的超级巨无霸,市场占有率将达到7.5%。

对于这个多年以来,中国钢铁行业最大规模的重组事件,有人提出了两大钢企合并是否会形成垄断的质疑。对此,缪荣认为这种可能性很小。“目前钢铁行业的总产能接近10亿吨,这两家钢铁企业的产能加起来还不到1亿吨,还不足以形成垄断。但是对长江中下游的局部市场可能会形成相对的话语权与影响力的提升,会形成战略协同的效应,这是肯定的。”

近日,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在参加达沃斯论坛时表示,“眼前对于我们最紧迫的任务就是如何面对产能过剩,去产能的问题。国务院决定先从钢铁、煤炭两个行业入手。我们现在已经开始落实这项任务,我们跟30个省市自治区,与大型的国有企业都已经进行了沟通,确定了今年的任务,今年要去掉的钢铁产能是4500万吨。”

“尽管重组方案仍未确定,但是武钢与宝钢两大钢企巨头的合并,说明了我国的供给侧改革已经进入到深刻重组的阶段,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带动并加快行业去产能的进程。”资深国资专家许保利对《中国企业报》记者如是表示。

武钢与宝钢合并

早有苗头

事实上,近一年多来,武钢与宝钢曾多次传出合并重组的“绯闻”,均被官方“辟谣”否认。

“其实回看国家层面出台的一些相关政策,武钢与宝钢的合并就早有苗头。”许保利指出,“早在去年初,工信部就《钢铁产业调整政策》公开征求意见,其中就提到了到2025年,要形成3到5家在全球范围内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超大型钢铁企业集团,以及一批区域市场、细分市场的领先企业。而同处于长江中下游的武钢与宝钢一旦整合,将会改写全球钢铁行业的座次,减少区域竞争,形成协同效应。”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武钢股份中层人士表示,武钢与宝钢合并对武钢来说应该是利好,这是国家在挽救武钢。“听到这个消息,并不意外,但是仍然感到很高兴。我们的日子会比现在好过,毕竟跟优质资产绑在了一起。”

据了解,由于国内钢铁产能过剩与经济增速放缓,整个钢铁行业都进入了“寒冬”,多家钢铁上市公司2015年财报都出现巨亏。2015年,武钢股份亏损75亿元,而被认为是“优质资产”的宝钢股份,虽然全年净利10.13亿元,但是却创下了18年来的新低,同比上一年大幅下降82.51%。

“两家钢企的经营业绩不理想也属正常,这主要是行业性的、周期性的问题。其实从整体上看,这两家企业的情况在行业还算不错的。”缪荣称,“从企业层面来看,合并重组之后,可以实现资源的优势互补,通过对过剩产能整合做强,提升国际竞争力;此外,还可以改善行业竞争格局,形成区域市场的龙头和重点产品的龙头,对整个行业层面来说也有较大利好。”

勿把重组整合

当做改革的终点

许保利分析指出,虽然有南北车、五矿中冶、中远中海等多个重组案例在前,但是从武钢与宝钢所处的行业环境以及企业的具体情况来看,其整合之路可谓是“路漫漫其修远兮”。

“在当前这种不景气的行业形势下,武钢与宝钢合并重组后的规模效应与协同效应能立即生效的可能性很小,而如何整合与磨合、如何打造更强的竞争力则成为摆在两大钢企面前的难题。”缪荣称。

缪荣指出,近年来大型钢企兼并重组案例并不占少数,但是效果都不是特别理想。值得一提的是,武钢与宝钢都是具有几十年历史的老牌钢企,都有属于自己独特的文化、自己经营运作的方法与管理模式,加之庞大的人员安置问题,这种强强联合给重组后两者之间利益协调的难度增大,跟强弱联合的模式相比,重组后内部整合可能带来的挑战十分巨大。

事实上,作为国内第一大钢企,宝钢兼并重组已实施多年,可谓是颇有经验。宝钢董事长徐乐江此前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宝钢花了17年才基本解决了上钢、梅钢十几万人的安置问题。人的问题解决了,文化融合很难,目前还在破这个题。在对八钢、韶钢的重组中同样存在这样的问题。

“由于钢铁企业都规模太大,宝钢和武钢重组后,其他钢铁企业是否也要进行这样的重组,需要慎重考虑。如果钢铁行业全部变成了巨无霸,对市场竞争也会带来冲击和影响。”镇江市国资委副主任谭浩俊强调,“别把重组整合当做改革的终点,误以为重组以后一切矛盾就化解了。如果重组以后不能按照市场化要求办事,不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不能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会矛盾更多、困难更大。”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集团简介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