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20版:国际合作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20版            国际合作
 

2016年7月5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韩贸易走向“零关税时代”

来源:中国企业报  

2015年12月20日,中韩自由贸易协定正式生效。自2012年5月以来,历经14轮正式谈判,中韩自由贸易协定终成正果。中韩自贸区是中国迄今涉及国别贸易额最大、覆盖领域最广的自贸区。

中韩自贸协定生效即日第一次降税,2016年1月1日第二次降税。在中韩自由贸易协定最长20年过渡期后,中国将对90.7%税目数的韩国原产货物实行零关税,覆盖自韩国进口额的85%;韩国将对92.2%税目数的中国原产货物实行零关税,覆盖自中国进口额的91.2%。届时,中韩之间货物贸易将基本上跨入“零关税时代”。

● 中韩自贸区

自由贸易区又被称作“免税区”,是指主权国家或地区的关境以外,划出特定的区域,准许外国商品豁免关税自由进出。

协定签署的全过程:

①中韩自贸区谈判于2012年5月正式启动,旨在为两国货物贸易提供制度保障,拓展电子商务、节能环保、金融服务等新兴战略服务领域的合作,共同构建一个规范稳定可预期的框架。建立中韩自贸区具有里程碑意义,将有力促进亚太区域一体化。

②2015年2月25日,中韩双方完成中韩自贸协定全部文本的草签,对协定内容进行了确认。至此,中韩自贸区谈判全部完成。

③2015年6月1日,中韩自贸协定正式签署,标志着中韩自贸区建设正式完成制度设计,即将进入实施阶段。

● 中韩自贸区示范区

中韩自贸区是2002年提出,以我国威海市和苏北等地为核心区。中韩自贸协定创新性引入地方经济合作条款,明确将中国威海市和韩国仁川自由经济区作为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发挥示范和引导作用。

①有预测指出,中韩自贸区的建成,使中韩有望形成一个人口高达13.5亿、GDP高达11万亿美元的共同市场。

②中韩自贸区的建成,不仅将极大推动中韩两国经贸合作“升级换代”,更将对东亚地区另一个自贸区——中日韩自贸区谈判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③中韩自由贸易区协定是中国迄今对外签署的覆盖议题范围最广、涉及国别贸易额最大的自贸协定,协定涵盖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和规则共17个领域,包含电子商务、竞争政策、政府采购、环境等,不仅涉及货物贸易,而且包括服务贸易和投资。

● 航运港口企业直接受益

① 中韩大部分货物贸易来自海上运输,带来海上运输量和相关港口吞吐量的提升,尤其是北方各大港口及航运企业。

② 免税政策实施有望未来在两地运输中简化通关检疫等手续,实现物流上的快速联通,增加相关运输企业及港口的经营效率。

③ 北方集运相关航运、港口公司将为主要受益标的,同时区域内其他上市公司股价短期亦将受到主题催化。

● 纺织及机械等行业直接受益

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测算,中韩自贸协定将拉动中国实际GDP增长0.34个百分点,拉动韩国实际GDP增长0.97个百分点。

① 在货物贸易方面,中国最终将有91%的产品对韩国取消关税,覆盖自韩国进口额的85%。

② 韩国最终将有92%的产品对中国取消关税,覆盖自中国进口额的91%。

③ 中国的纺织服装、有色金属、钢铁、机械设备等行业企业,可以进一步降低对韩国出口成本,提高在韩国市场份额。

④ 对中国消费者来说,一些家电产品、日用化工品、韩国特色食品、服装、鞋帽等赴韩旅游购物或韩国代购的热门产品将更加便宜。例如,电冰箱、电饭锅、电炒锅以及一些按摩仪、美容仪等将在10年内取消目前15%的关税。

⑤ 韩国消费者也将以更加优惠的价格买到来自中国的农水产品、服装和鞋类、家电等产品。

2013年中韩贸易额已经达到2742亿美元,平均每年增速在20%以上,在自贸区政策利好下,从2015年开始,预计未来五年内达到贸易额4000亿美元,对区域经济具有较大的提振作用。

● 对亚洲经济一体化具有示范效应

中韩自由贸易协定的意义不仅局限于双边范畴,而且对亚洲地区经济一体化推进将发挥积极作用。

① 将有助于周边国家消除对中国发展的误会,更加积极参与到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和亚太自由贸易区建设进程中。

② 将突出中国和韩国的经济主导作用,加速中日韩三国自由贸易区谈判,以及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亚太自由贸易区等其他区域内多边贸易进程的推进。

③ 经贸互信将有利于中韩两国消除军事安全领域误解,增加政治、军事互信。

④在贸易便利化基础上,中韩自由贸易协定将进一步加强两国人员往来。总体来看,这将有助于中韩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得以进一步夯实、再上新台阶。

(本报记者综合整理)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集团简介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