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3版:“园”梦新征程·重磅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3版            “园”梦新征程·重磅
 

2016年7月5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兴产业是园区成长壮大的支撑

——“2016中国产业园区成长力百佳”榜单评析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冯华

发展新经济,从园区的企业层面需要建立五大战略,即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和集成化战略。做加法,就是通过“互联网+”,使原来的制造业能够快速融合升级;做减法,就是企业要专注,要聚焦到自己有优势的领域和特色的领域中走特色化的道路;做乘法,就是要科技创新,一旦创新突破,以后绩效是倍增的;做除法,就是要个性化发展,走品牌化道路。集成化战略,是指通过体系化发展,集成优势快速发展。

看了近日发布的“2016中国产业园区成长力百佳”榜单,主要有四点感受。

第一,看到了中国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的新希望,看到了当前经济和产业发展新旧交替的新形势。当前,我们面临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十八大明确提出了创新驱动发展的国家战略,主要是要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大机遇,来实现我国产业的转型升级。2016年政府报告明确提出,大力发展新经济,大力推动创新创业,大力培育新主体、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探索新的发展路径。在“2016中国产业园区成长力百佳”榜单中,承载了大量新兴企业的代表。

第二,这些园区代表了转型发展的新产业,适应了产业发展的新趋势,顺应了创新发展战略的新要求。我们在榜单中看到有代表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新园区,包括了新材料产业、节能环保产业、生物医药等产业。这些产业在传统产业增长速度放缓的形势下,增长速度都保持在每年15%以上,其中有一些行业,像智能机器人、3D打印、健康产业,最近三年的复合增长率超过100%。由于产业是高速增长的,所以才会有高速成长的百佳园区。百佳园区适应了新形势,发展了新产业,新产业的表现不仅是有制造业,还表现在两头。一个是高效生态的现代化农业,用新的工业化的方式来做高效农业,最近农业园区表现出一个较好的成长趋势。另一个类型就是新兴的现代服务业,包括文化产业、现代物流和现代信息服务等。通过一二三产融合,形成新的高端服务业。

第三,这些园区代表了园区创新发展的新方向。园区发展经历了30年,也到了转型升级的关键时刻。中国过去经济高速发展,一个非常重要的路径就是园区经济,通过园区化推动工业化,通过先做一定的基础设施建设,三通一平、五通一平,形成了园区的物理条件和基础设施,然后招商引资发展加工业,这是传统的工业化道路。现在的情况是环境变了,游戏规则全变了,所以全国的园区都面临着二次创业和三次升级的问题。在新的环境下,落实创新战略,最重要的是建立和完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这是新一轮产业变革的软基础设施。这个服务体系主要有四个内容。一是完善创业孵化链条,从苗圃到孵化器再到加速器,给这些企业成长的不同阶段,配置其需要的全方位的服务。二是建立技术转移链条,怎么样把科学技术变成产品、变成产业,就需要有技术转移的服务。三是建立科技金融的资金链条,要大力培育各种创业投资,包括风险投资、VC、PE、天使,大力发展科技信贷,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四是完善人才服务链条,包括科技人才、企业家管理人才、科技服务类的人才。

第四,这些园区是发展新经济的新引擎。发展新经济要依靠新园区,新园区形成的重要标志就是它不仅有完善的硬基础设施,还有完善的科技创新服务软环境。有了软环境之后,能提供一种好的生态,能够使新的产业长出来,形成一种新经济。新经济的形成有两个路径,一个路径是通过创新创业成长出新的企业。第二种就是通过导入新技术,使传统产业升级到新的业态,有大量的产业载体需要导入新技术,比如传统的汽车行业升级为新能源汽车。这两种方式,通过创业形成新产业,通过导入技术形成新业态,加在一起就是新经济。

这些百佳成长园区,总体上代表了园区创新发展的新方向,我们在2016年会看到,有更多的园区向着这样一个方向转型,找到快速成长的道路。祝愿这些园区能够迅速地找到各有特色的发展路径,能够建立起园区的生态系统和服务体系,帮助园区的企业快速成长,这也是当前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仅仅是要去产能、去库存、降成本的问题,更重要的是通过发展新经济创造更好的条件。没有新经济的发展,也完不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任务。希望各界要更加关心和支持园区经济的发展,给予更多的关注,认清新形势,发展新产业,建设新园区,来促进新经济的大繁荣和大发展。

(作者系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系主任、服务经济与新兴产业研究所所长)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集团简介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