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30版:中国国资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30版            中国国资报道
 

2016年6月28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超前策划精细化施工 创精品隧道工程

——记中铁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南宁地铁一号线10标项目部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熊鹰 苏民

项目经理于兴国(右) 项目书记郑中刚(左)

凭借“超前策划、精细化施工、信息化管理”的管理理念,中铁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南宁地铁一号线10标项目部在项目经理于兴国、项目书记郑中刚的带领下, 收获了一个又一个荣誉:研发的《富水圆砾地层泥水盾构短套筒密闭接收施工工法》获得集团公司优秀工法一等奖;工程实体质量荣获南宁市建设工程质量安全协会建设工程质量“优质结构”奖;高标准的施工现场被南宁市建设工程质量安全协会授予建设工程“安全文明标准诚信工地”奖;获得2014年度集团公司“创利项目60强”等荣誉称号。

而在建设之初,南宁地铁1号线10标区间工程被冠以规模大、周边环境复杂、技术难度高、安全风险源众多等特点。项目部认为必须通过超前策划、科学管理、施工过程精细控制,从而掌握施工主动性。项目部根据各方面需要配备专业性人才,采用先进的管理理念,通过成本控制、加强学习、科研攻关、精细化管理、加强过程控制等管理手段,从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和较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南宁地铁1号线是南宁市第一条地铁工程,10标项目是在建地铁工程中唯一一个一级风险源工程。南宁市政府还特别为此区间成立了重大风险源预防协调领导小组。

区间穿越的地层主要为圆砾层和泥岩,地下水位较高,隧道穿越地层富水性强、渗透性强,且圆砾层富含水,渗透系数大,属强透水层,与邕江存在水力联系,补给水源丰富,在动水的作用下,掌子面容易坍塌。因此,特殊地质条件下施工技术、沉降控制难度极大。

区间密集穿越多栋建筑物,涉及的单位(公司)较多,造成安全风险源众多,安全监控与应急管理难度大。此外,盾构下穿铁路股道、一二号线交叠段施工管理难度大。目前国内小径距下穿的既有线路多数建成已久,隧洞、地层已经稳定。而本次下穿的一号线为新建隧道,交叠段处地层已受到扰动,尚未稳定,隧道本身也未完全稳定。

项目进场前南宁地铁已经远期规划五条地铁线路,作为首次施工的一号线本项目既是重难点及亮点,也是站稳南宁市场的关键点。项目要想扩大市场实现滚动发展,必须“敢打硬仗、能打胜仗”,做到在施工全过程和各个关键环节进行严格控制与管理。

针对本项目的管理重点与难点,项目部从施工前期策划,施工组织管理,技术攻关、质量管理与风险控制等方面采取了措施。项目部从前期规划目标、施工组织管理、质量管理及风险控制,并且优化施工方案,从远期目标控制成本。项目投标期间按照招标文件要求投入4台盾构设备,其中2台新购盾构及2台已有盾构,项目部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及方案优化,拟定投入2台新购盾构,在总体工期允许的条件下将投入的2台盾构设备2次使用,减少成本投入。作为本工程的施工方是为建设单位服务的,施工过程需想其之所想,在为建设单位考虑的同时,为自己赢得利益。

由于项目技术难度大,项目经理于兴国和书记郑中刚上场后立即成立科研小组,对施工的重难点进行专项研究,重大技术难题组织专家进行论证,确保工程质量、安全、进度可控。

通过“超前策划、精细化施工、信息化管理”的管理理念,项目部实现了“争创精品隧道工程”的综合管理目标,同时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得到了参建单位的一致好评。

不仅如此,施工过程中在保证施工质量及进度的同时,保证了安全下(侧)穿100多栋建(构)筑物,取得了无法预计的社会效益。

南宁地铁1号线10标项目是南宁市政府重点工程,也是公司打开南宁市场的关键工程,具有深远意义。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不断优化管理总结经验,获得了宝贵的项目优秀管理经验。

于兴国,男,1983年出生,2006年参加工作,现任中国铁建十六局集团北京轨道交通建设有限公司南宁地铁1号线10标项目经理。先后参与了南水北调中线穿黄工程、新建郑州至新郑机场城际铁路、南宁地铁一号线10标等工程建设。他获得多项荣誉,其中《复合地层超深三轴水泥土搅拌桩施工工法》获集团有限公司二级优秀工法;撰写的《南水北调中线穿黄隧洞管片错台及碎裂控制》获集团公司优秀论文;所在的“南水北调中线穿黄QC小组”获铁道部优秀质量管理小组等。

郑中刚,男,1983年出生,2006年参加工作,现任中国铁建十六局集团北京轨道交通建设有限公司南宁地铁1号线10标党工委书记。先后参与南水北调中线穿黄工程和南宁地铁建设,一直扎根一线,兢兢业业从事盾构技术的钻研和实践,攻克了多项施工技术难题,拥有多项荣誉。先后获得2012年集团公司先进工作者、 2013年轨道公司先进生产者、2015年优秀党务工作者荣誉称号。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集团简介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