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11版:节能环保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11版            节能环保
 

2016年6月28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橡胶循环利用因“毒跑道”躺枪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 刘季辰

近年来,全国多地学校塑胶跑道出现异味,导致学生出现健康问题。媒体走访了河北一些废旧轮胎小作坊后发现,始作俑者将废旧轮胎打碎,混合胶水制成塑料颗粒运到学校操场铺设跑道,这种不正当使用,使本来可变废为宝的废旧轮胎、橡胶,成为孩子们健康的罪魁祸首。

事实上,近年来,包括轮胎在内的废旧橡胶,在一些正规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得到了无害化处理。

中国橡胶供需矛盾由来已久,废旧轮胎是公认的“黑色污染”,毒害性、抗热性、抗降解性较大,填埋处理百年也得不到降解。

“中国橡胶消耗量,每年超过700万吨。”中国轮胎翻修与循环利用协会复原橡胶分会副秘书长吴映红介绍,轮胎循环利用对环境而言十分关键,再生产品甚至在一些领域供求紧张。

可见,橡胶在循环中通过翻新技术,几乎可做到“0”污染。比如美国,其翻新率达14%,而世界平均水平为6%。但在中国,尽管依托上百家轮胎翻新企业,但翻新率也仅为3%。

浙江台州被誉为“中国橡胶塑料制品王国”,废旧橡胶在此地回收利用,源于20世纪60年代。在当地的一家企业,废旧轮胎进行物理粉碎处理后,做成橡胶粉,加入沥青再用于辅路材料。该企业负责人介绍,这种材料铺设的路面不开裂,有一定弹性,该技术广泛应用于高速公路和飞机跑道。

专家介绍,同样的在防水材料、刹车片中加入胶粉,都可起到不开裂、防老化的作用。在新生产的橡胶中添加橡胶粉,还可节约大量的天然橡胶。

目前,中国大型橡胶基地遍布河北、天津、浙江等多个省市,废旧橡胶循环利用本应远离校园,但由于被不法商人牟利而“躺枪”。这也引起相关监管部门的重视,橡胶循环经济项目能否扶上正轨,让我们拭目以待。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集团简介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