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2版:科技革命·大势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2版            科技革命·大势
 

2016年6月28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疾进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 洪鸿

王利博制图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有消息称,6月底,战略性新兴产业“十三五”规划将上报国务院。随着各细分领域“十三五”规划的陆续亮相,以大工程、大项目为关键表现形式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路线图将清晰地展开。战略性新兴产业经历了怎样的变革路径?在“科技强国”、“互联网+”行动计划和国家大数据战略背景下,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又出现了怎样的创新?涌现出哪些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

路径已指明

据《中国企业报》记者了解,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确定工作于2009年底正式启动。当时初步确定的领域包括新能源、节能环保、电动汽车、新材料、新医药、生物育种和信息产业七大产业。从2010年初开始,一份名为《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的文件就开始在多个部委及各地方发展改革委等相关部门广泛征求意见。

2012年,在《“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中,将节能环保、新兴信息产业、生物产业、新能源、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业和新材料纳入了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

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占GDP比重已达到8%左右。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王昌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技术突破和市场需求的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仍将保持快速发展态势,但由于基数提高,增速将放缓。而针对“十三五”期间,战略性新兴产业占GDP15%的目标,王昌林认为,实现这一目标存在一定难度,需要付出更大努力。

2016年5月1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林念修主持召开了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专家座谈会,听取20多位各领域专家对《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的建议。

从实际情况来看,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引领下,反映新动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势良好,显现出极大的活力。

据国家统计局有关数据显示,1至4月份,全国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增长92.5%,工业机器人增长24.7%。另外,智能电视增长25%,智能手机增长10.8%,太阳能电池(光伏电池)、光纤、光缆、光电子器件、移动通信基站设备等产品产量均实现两位数快速增长。

记者注意到,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指导下,网络安全、大数据、智能制造、军民融合、体育等各个细分领域,或紧锣密鼓地研究编制规划,或加快供给侧改革步伐。

业内人士认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最关键的就是突破核心技术瓶颈和有质量地推动产业化。

科技新赛场

面对汹涌而来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浪潮,中国第一次与发达国家站在同一个赛场上。“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大机遇,就是要在新赛场建设之初就加入其中,甚至主导一些赛场建设,从而使我们成为新的竞赛规则的重要制定者、新的竞赛场地的重要主导者。”有关国家领导人对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后的发展路径如此定义。

王昌林表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一方面需要组织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发挥协同创新,集中力量来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另一方面是要发挥企业作为市场的主体作用,贴近国内巨大的市场需求,改变跟随创新为引领创新,实现高质量的商业化和产业化。

进入21世纪,中国的科技创新有了跨越式发展。如神舟飞天创造了“中国高度”,蛟龙潜海成就了“中国深度”,高铁奔腾刷新了“中国速度”,大望远镜拓宽了“中国维度”……

基础科学突破——多复变函数论、陆相成油理论、人工合成牛胰岛素、高温超导、纳米科技、人类基因组测序、干细胞研究、中微子震荡、量子反常霍尔效应……

工程技术成果——正负电子对撞机、汉字激光照排、高性能计算机、移动通信、量子通讯、北斗导航、“海洋石油981”平台、C919大型客机……

华为、联想、中兴等一大批企业步入全球高技术行业领先者行列。2015年,我国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1%。所有这些无不向世人宣告:中国的高新技术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始唱主角。

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说:“中国科技创新正在呈现两个深刻变化:一是由‘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转变;二是由‘点’的突破向‘面’的提升转变。”

模式各不同

业内人士分析指出,产业发展实践中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从我国的现状来看,战略性新兴产业目前尚处于产业的选择、关键技术的研发阶段,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采取何种发展模式,还处于尝试和探索阶段。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不同领域所处位置不同,有的领域具有领先优势,有的领域水平相当。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模式可从技术领先的发展模式和技术追随的发展模式进行选择。

有业内人士指出,我国生物产业在生物信息学、基因组学、蛋白质工程、生物芯片、干细胞等生命科学前沿领域具有较高研究水平,很多生物技术成果已通过申报专利、临床试用进入规模生产前期阶段。在这类具有领先优势的产业领域,可选择技术领先的发展模式,即始终将技术创新作为最高目标,沿着“研发—应用—商业化”的轨迹前进,不断创新产品和工艺方法,从而控制技术的发展方向,占据技术发展的前列。

而对于产业技术水平处于国际前沿水平之下的领域,则适宜采用技术追随发展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政府一方面要通过完善制度,如提供低息贷款、减免税收政策、重要产业进入许可证等措施,保证经济资源向战略性新兴产业方向流动。另一方面,政府要为这些产业提供市场保护,禁止进口或加大进口产品税收,避免产业在发展初期受到冲击。日本、韩国在工业发展的早期,都应用了这种发展模式。

未来十年,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商业模式创新将显示出更加突出的作用。“十二五”期间,商业模式创新的强劲势头加快了各领域产业技术的商业化。微信商业模式创新加速了移动互联网相关技术的研发及商业化进程;众包模式的应用正在革新网络产品和网络服务的创新形态;而节能环保领域的合同能源管理、新能源汽车领域的车电分离及汽车共享模式为本产业技术创新的缓冲及应用提供了一定的支撑作用。随着目前对协同创新和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及收益管理的改革探索,商业模式创新的作用将不断凸显。当然,这有赖于市场机制的不断完善,有赖于市场的统一性、开放性,有赖于金融和科技的结合,这都是在“十三五”期间需要重点关注的地方。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集团简介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