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2版:科技革命·大势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2版            科技革命·大势
 

2016年6月28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他们在 科技革命中改变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 李霂轶

在全球经济进入深度调整的大背景下,产业的变革和创新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愈加明显。未来几十年,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将同人类社会发展形成历史性交汇,工程科技进步和创新将成为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

德国:“工业4.0”与中小企业创新

纵观全球,“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的作用至关重要,任何一场伟大的科技革命均是建立在科学技术的创新和进步上。谈到科技改革,不容忽视的是德国的4.0革命。

根据德国联邦外贸与投资署的信息显示,2011年1月,“工业科学研究联盟”正式发起动议,将“工业4.0”作为德国政府“未来项目”。后来,“工业4.0”成为德国政府2020年高科技战略行动计划中十大未来项目之一。“工业4.0”作为德国国家战略之一,着力于智能化制造,以物联网等为技术基础,整合、开发新的生产模式和商业模式。

经过几年的发展,德国的“工业4.0”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汉诺威工博会展商顾问委员会主席弗里德黑尔姆·洛指出,2016年的汉诺威工博会展出了400多个“工业4.0”的实用案例,而此前“工业4.0”所涵盖的内容虽在不断扩充,但大多停留在概念探讨层面。今年的展会上许多中小企业都展出了自己的“工业4.0”产品和解决方案。

中小型企业是德国创新的主力,超过99%的德国公司属于中小型企业。德国的中小型企业占据全部经济输出的52%左右,全职雇佣劳动力的60%,还有82%的管理培训生。很重要的一点是,这些中小型企业几乎都是家族所有,家族运营,这些中小型企业几乎不在价格方面进行恶性竞争,但是在质量和产品的创新方面竞争激烈。

不为人熟知的是,德国的中小型企业在研发上的花费增长近71%,相较之下一般大型企业的研发增长只有19%。据统计,54%的德国中小型企业在2008—2010年间进行工艺创新,与此相较欧盟只有34%。

新加坡:“智慧国家”计划

相较于德国,新加坡的改革更加落地,自1959年李光耀执政后,新加坡进行了四次改革:进口导向型经济、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资本密集型产业、发展知识型产业。

新加坡改革以政治威权为主,民主温和过渡。政府高薪,廉洁高效,透明度高,压缩对“事业单位”和国企的财政支出。随着新加坡的经济高速增长,产业不断升级,新加坡经济一路高歌猛进,并且在国际经商环境中也极具竞争力。

值得一提的是,新加坡(1979—1997年)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其重点在高新技术和服务业出口,国企私有化方面。在这期间,新加坡的人口红利消失,加大劳动力成本上升压力,新加坡政府实施工资水平增幅不能超过劳动生产率增幅的灵活工资政策,降低公司个人所得税、新兴产业税负、研发资本支出减税,与此同时,大力推动国企股份化、私有化和国际化。建立区域服务中心,发展通讯、贸易、金融、咨询等国际服务输出,大力鼓励高科技创新。

此外,2014年初,新加坡政府公布了一项为期10年的“智慧国家2025”计划。根据规划,预测即将发生交通拥堵的路段、自动监测即时卫生情况并通知清洁业者前去清理、使用无人驾驶的车辆提供公共交通运输服务等诸多设想,都将在“智慧国家”建成后成为现实。

“智慧国家”计划的核心理念在于建立面向新加坡公众,能够覆盖整个国家的信息采集、分析及反馈处理系统,以便更高效地洞悉和预测民众需求,为国民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为此,新加坡政府在各部门间普遍采用了一个名为“智慧国家平台”的系统。该系统可供所有政府机构使用,用户机构可共享系统集中采集到的数据,以便作出最优决策。

荷兰:开放式创新

在众多国家的科学革命中,无不是以大刀阔斧的创新为基础的,当然,相关政策的作用同样重要,荷兰政府为保证其竞争优势和创新地位出台新政,积极推动研发创新型产业发展。荷兰经济部、农业部与创新部共同确定了化工、创意、能源、高技术和材料、生命科学、农业和食品、物流、园艺及水处理等优先发展行业。

荷兰是世界有名的“低地之国”,全国有1/4的土地海拔不到1米,还有1/4的土地甚至低于海平面。然而,地理上属于低地洼地的荷兰却是欧洲的创新高地。就拿埃因霍温这个面积不足100平方公里、人口22万的城市来说,位于市郊的埃因霍温高科技园区的人均专利数高居世界第一。《福布斯》杂志称之为“全世界最具有创新能力的城市”。

埃因霍温缘何获此殊荣?因为这里拥有“欧洲的大脑”——埃因霍温高科技园区。荷兰全国近一半的专利都诞生在这片占地103公顷的高科技园区。这里汇聚了包括中国在内的85个国家的科技人才,入驻企业现有135家,其中既有飞利浦、英特尔这样的大型跨国公司,也有恩智浦、Solliance光伏等中小型企业,还有近60家名不见经传的初创企业。

“开放式创新”和“创造交流的空间”,这是埃因霍温高科技园区给人最突出的感受。从园区整体规划到楼宇的内部布局,均是开放式设计。在知识经济时代,需要促进来自不同领域、不同背景的人才之间的交流,碰撞思想的火花,萌发创新的种子。埃因霍温高科技园区每周都举行科技创新研讨会,由入驻企业代表介绍其研究发现,启发大家,共同探讨。共享和相互启发是提振入驻企业乃至整个高科技园区创新能力的关键所在。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集团简介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