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3版:重磅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3版            重磅
 

2016年6月21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湖北民间投资转型难题:六大高耗能行业占比超七成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 钟文

今年一季度,湖北实现地区生产总值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8.1%,高于全国1.4个百分点,工业增速居全国第8位。然而,在经济增长的同时,民间投资却创历史新低。业内人士指出,湖北民间投资产业层次普遍偏低是一大因素,六大高耗能行业民间投资超七成,而对技术和资金要求较高的科技、金融等行业则投入较少。

民间投资增长乏力

近日,湖北省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副局长吴中志在通报1—4月份湖北省经济运行情况时说,一季度,湖北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出口总额分别增长7.7%、13.6%、11.7%和9.1%,分别高于全国1.9个、2.9个、1.4个和13.3个百分点。湖北省主要指标在全国的位次也在提升。

作为湖北经济发展新生力量的民营经济,民间资本投资在近几年不断上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过半,成为全省经济的主力军。但自去年四季度特别是今年以来,受多重因素影响,民间投资增长乏力,增速下降。

数据显示,1—4月,湖北省民间投资累计完成4534.01亿元,增长4.2%,比上年同期增幅低10.8个百分点,低于全省投资平均增速9.6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增速创历年来最低水平,不仅低于全国水平,也低于中部平均水平。1—4月,湖北民间投资增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低于中部平均水平2.6个百分点。

多重因素叠加削弱投资

房地产投资回落影响较大。吴中志在上述湖北经济运行通报情况时指出,影响民间投资下滑的因素主要有,占民间投资份额较大的房地产投资增长4.6%,增幅同比回落11.3个百分点。其次是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完成投资下降17.1%,降幅同比扩大63.7个百分点;批发和零售业完成投资下降12.7%,降幅同比扩大39.5个百分点;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完成投资下降14.7%,降幅同比扩大77.1个百分点。

“影响是多个原因的叠加效应造成的。”参与中央统战部赴湖北调研民间固定资产投资专题调研组的有关人士向《中国企业报》记者表示,一方面是受市场整体低迷状态影响,投资意愿降低。他说,当前宏观经济形势严峻,国际经济复苏缓慢,国内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市场需求不足,产能过剩结构性矛盾突显等因素叠加,企业经营压力增大。同时,企业生产成本上升,但产品出厂价下降,利润下滑,预期收益降低,减弱了企业投资意愿。

另一方面是融资难、融资贵,影响民资投资的积极性。从湖北民间投资主体资金来源渠道看,自筹资金占比高达76.4%,其他资金来源占比11.9%,国内贷款占比10.7%,国家预算资金仅为0.7%。可见,民间投资主要依靠自身积累来发展的局面并没有发生根本性转变。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银行贷款更加谨慎,抽贷、压贷现象较多,小额贷款公司也不愿不敢给民营企业多贷款,进一步加剧了民间投资放缓。

产业层次低转型难

用地指标短缺一直制约着民间投资项目的建设。调研组有关人士告诉《中国企业报》记者,民间投资进程中,土地的落实存在较大困难,每年地方有限的土地指标相对企业投资所需土地严重不足,导致部分项目迟迟不能落地。他们在调研中了解到,鄂州市三江港新区的一些重大项目,用地较多,因国土规划调整导致土地不能及时挂牌,项目无法开工建设。土地征用拆迁难度愈来愈大,产业发展导向的生态环保愈来愈重视,土地收储紧张,优先保障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用地,可供民间投资项目的土地指标所剩不多。

调研还显示,湖北民间投资产业层次普遍偏低,影响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优化产业结构目标的实现。纵观湖北省民间投资产业层次,整体上偏低。主要表现在:一是新型工业化作为全省产业转型的重中之重,工业投资的增长仍然乏力。1—4月,湖北省民间工业投资2451.17亿元,占全省工业投资的比重达83.0%,但增速只有9.8%,比全省工业投资增速低4.2个百分点;二是第二产业中过剩产能较多和部分高能耗、高污染的行业比重较大。大量高耗能、高污染、低技术、低水平建设主要集中在民营投资,1—4月,湖北省六大高耗能行业投资742.25亿元,其中民间投资的占比高达76.7%。

而产业链底端转型难也影响到投资。据调查分析,在第三产业内,民间投资多集中于投资少、见效快、技术性不强的一般服务业,而对技术和资金要求较高的科技、金融等行业投入较少。另外,民间投资在市场准入限制较严或行业垄断程度较高的电力、交通运输等行业的投资比重依然偏低。1—4月,电力民间投资占全省电力投资比重为28.0%,可见,民营企业转变发展方式的任务更重、更迫切。可以说,没有民间投资的健康发展,就很难实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调整产业结构的目标。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集团简介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