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7版:健康产业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7版            健康产业
 

2016年6月7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亦庄生物医药园打造品牌“三步走”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 石岩

自2011年10月投入使用以来,投资9.4亿元、占地面积8.67万平方米的北京亦庄生物医药园,经过五年的发展,现已形成了从药物研发筛选、规模化生产,到上市流通的完整产业链。截至目前,已有150家生物医药企业在此“落户”,形成了以创新药、诊断试剂、临床检验、技术服务以及配套服务机构为主的产业集群态势。

大步构建:

生物医药公共服务平台

生物医药研发高技术、高风险、高投入、周期长。可以说,一套完整的服务体系就是中小企业的“靠山”。

针对于此,园区前期就投入近1.5亿元建设生物医药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形成了以技术后勤服务平台为保障,以生物医药检测技术服务平台、生物医药工艺技术服务平台、小动物服务平台为支撑,以中试生产服务平台为龙头的全链条技术生产服务大平台。为在园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便利的创新创业环境要素,降低其创业成本和创业风险,帮助其加速裂变。

这个理念在孵化中心有着突出的体现。

据了解,园区内的孵化中心建有孵化单元、小型会议室、休息厅、公共仪器测试服务平台。园区孵化单元主要规划了三种户型,110平方米、190平方米和220平方米,单元内设有办公区、实验区和样品测试区,实验区内配有岛式中央实验台、通风柜以及生物安全柜等,企业基本可实现拎包入住。

在这里,依托园区的服务体系,不同规模的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生物医药项目都可以在园区找到最适合的发展模式。开放式创新平台模式不需要成立公司、固定办公和实验场所,适用于大学、研究所处于概念或创意阶段的项目;办公室+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模式不需要租用实验室和购买仪器设备,适合于处于起步期的项目;孵化单元+中试服务平台不需要企业建设生产线,适合于中试阶段或产品上市初期阶段的项目……

生物医药产业的属性,除了极少数的大型医药企业能够独立完成新药的研发,多数企业都要从外界获取支持。特别是中小型生物医药企业,在资金、硬件设备、人员、技术等方面都存在一定困难。因此对公共技术服务有强烈需求,如大型设备租用、专业检测、工艺研发服务、中试生产、动物寄养和动物实验等。

北京亦庄生物医药园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从生物医药中小企业实际需求出发,依托现有的软硬件资源优势,整合开发区现有生物医药公共服务资源,全力打造符合产业需求的生物医药公共技术服务平台。该公共服务平台的建立,将为生物医药中小企业提供全方位的公共技术服务及配套服务,有效改善新区生物医药创新研发环境,对中小企业的发展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大力推动:“众创空间”

在“大众创业”的大背景下,园区积极响应“孵化创新”。

北京亦庄生物医药园利用现有空余工位和未来公共空间,有效集成现有的硬件设施、技术能力,整合人才、市场、培训等其他方面服务资源,依托公共服务平台优势,打造服务型公共孵化器——“E-TOWN BIO众创空间”。

据了解,众创空间场地面积为3114平方米,其中创业企业和团队办公面积为485平方米,公共服务面积就占2629平方米。众创空间通过搭建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的开放式办公实验环境,建立以“创业导师+专业导师”为核心的双导师孵化服务体系帮助创业者跨越资金门槛、降低生物医药领域创业门槛,从而提高创业企业生存能力,加速创业者从技术专家向企业家的角色转变。

此举大大降低了生物医药创业的门槛,引导生物医药项目进入众创空间,一方面通过众创空间的各种服务获得一定收入,另一方面筹备生物医药创新项目,介入前景好的项目进行早期投资,以此获得投资收入。

未来,园区众创空间的发展目标不仅是为创业者提供开放的办公场地,更能为他们提供创业培训、商业模式构建、法律财务等全方位创业服务的生态体系,实现创新与创业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孵化与投资相结合。

大胆创新:E-TOWN BIO产业创新与发展论坛

在孵化创新的基础上,园区大胆创新,已连续承办30期E-TOWN BIO产业创新与发展论坛,并把这一专业主题论坛常态化。

据了解,论坛聚焦药物安全性评价、新版GMP认证、基因与细胞治疗等九大细分产业,采取“每月一期,每期一主题”的举办模式。同行业内的专家学者、企业代表、政府领导等有关人员就行业发展与趋势通过此论坛进行互动,从研发、申报、生产、质量控制、销售等各个环节开展交流,共同探讨生物医药研发和产业发展领域的前沿问题,为企业的信息交流搭建了良好的平台,推动了区域生物医药产业高端化、跨越式、集群式发展。目前,累计参会人数已达到8000余人。

北京亦庄生物医药园依托E-TOWN BIO众创空间、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创新研究院等创新载体,立足孵化创新,致力打造生物医药产业综合创新生态体系,也聚集了一大批“创业客”来此“安家落户”,也不断激发着热情与活力。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集团简介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