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8版:节能环保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8版            节能环保
 

2016年6月7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16个海绵城市建设出现碎片化倾向 污染物资源化大势所趋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 刘季辰

建设海绵城市,做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

继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后,中国将再次迎来2022年冬奥会,绿色奥运的理念无疑会深深蕴含在城市基础设施“环保”化之中。记者近日了解到,作为2022年冬奥会主办地之一的张家口市,该市不久前出台的《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为海绵城市的试点工程做出有益探索。

一城一策

海绵城市建设需要因地制宜,无论是美国的低影响开发模式,还是法国的可持续城市排水系统,澳大利亚的“水敏城市”设计,都不能直接套用或忽视。

“海绵城市的建设要遵循‘一城一策’的原则。”中国工程院院士、城市水资源与水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任南琪教授对《中国企业报》记者谈到,在设计上,绝不能教条,要分析项目落地城市所面临的重大瓶颈。比如京津冀地区,最大问题就是存在着巨大的地下漏斗,这一地区的地下水资源严重匮乏,但建设海绵城市显然挑战较大。

从张家口市政府出台的实施意见来看,张家口将打造城市试点区域,加强河道水系治理,提升园林绿地调蓄功能等一系列措施。该市所采取的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能让70%的降雨就地消纳、科学利用,能最大程度减少城市建设、城市运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海绵城市的规划,要保证城市环境的自然属性。”任南琪介绍,现在中国很多城市在大力推进海绵城市建设,这是积极的现象,但海绵城市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能贪大求快,否则海绵城市的建设,似乎只是为了美化环境。

对于城市而言,自然降雨是十分宝贵的资源,通过建设透水路面、绿化带,既可以美化环境,又可以使雨水自然渗透,涵养地下水。但在中国很多城市建设中,美丽的绿化带往往是生长在“花盆里”,降水无法得到有效渗透。相同情况在欧美大不一样,欧美国家的绿化带,往往是与路面齐平,甚至凹陷,雨水可以轻松地进入,并且通过渗滤层,将初雨中的有害物质隔离,然后再渗入地下。

渗滤层建设理应得到重视,因为初雨的污染不可轻视,它的污染物排放量比城市污水要高得多。对此,任南琪的一项调查显示,在中国南方地区,城市污水中的COD值是300,初雨冲刷路面之后,测得的COD可达1000。因此保护城市地下水,需要为渗水路面、绿化带增加渗滤层。

渗滤层拦截的滤渣,在海绵城市中是否成了另一种污染物?几年来,中国环保学者不断指出,海绵城市的污染物处置,应该遵循低能耗、资源化、能源化处理。人工湿地,可以简单去除水中的碳氮磷,而这些污染物正好可以为水生植物提供充足的养分。当然,如果是复杂的污水处理,则通过制定技术标准,来解决大问题。

污染物资源化

污染物也是宝贵的资源,如果仅以消耗能源的方式治水,不仅费用高昂,而且还会产生大量的温室气体。任南琪由此感叹:以消耗能源的方式处理污水,固然得到了干净的水,但这种治水的标准越高,产生的副作用就越大。

据了解,中国的污水处理厂普遍遵循地表水四类标准,因此无论从投资规模,还是运行费用都是一项负担。

“由于我们的水处理系统不完善,污水处理如果仅仅是为了排放达标,那是不科学的。”任南琪表示,很多植物对氮、磷元素需求很高,通过四类标准,我们运用各种手段,从城市污水中除去氮、磷元素,然后用这样的水进行灌溉,且要施肥,这样对土壤产生了污染。

近年来,许多城市不惜重金,对地表水的处理达到四类标准,但这对环保意义不是很大。如果我们降低污水处理厂的排放标准,仅除掉重金属及有害物质,经简单处理后进入自然系统,再通过生态的方法,过滤掉部分元素、利用有利的元素,用这种方法达到的四类标准,既美化了环境,也节约了污水处理厂的成本。

黑臭水体的治理,从污水处理厂的选址开始就应引起重视。早年学者呼吁,污水处理厂为了避免污染水源,要设在城市水体下游,但现在需要重新考虑。

再说百万吨级建设规模和较长的运输,则出现了一个新问题,那就是污染物难以回收利用,水难以生态净化,必然会增加能源消耗。所以,“就近回用原则”,成了当今众多学者的共同呼吁。

所以说,海绵城市中的污水处理,还是要遵循老生常谈的道理:开源节流,节约用水,清洁生产。还有,污染物需要资源化、能源化,这比硬性标准更为重要。

污水处理要达标需要花很多钱,生态处理也要花很多钱,相比之下,后者更适合用来建设海绵城市。

发挥体制优势

中国海绵城市建设在业内专家看来,是十分有优势的。

“首先是我们的体制优势。”任南琪告诉记者,海绵城市建设一般都是“一把手工程”,因为它的建设需要各个部门的配合,这就为PPP模式的引进创造了很好的条件。资金投入由社会运营和管理,政府则通过行政手段监管。

据了解,对试点城市,由政府资金补助的时间为3年,其中直辖市每年6亿元,省会城市每年5亿元,其他城市每年4亿元,对PPP模式比例达标的,还将按照补贴基数,增加相应奖励。

海绵城市概念自2013年从国家层面被提出以来,中国已经选出30个城市进行试点建设,而业界普遍认为去年的16个试点城市,由于急于赶工程,出现了碎片化等问题,今年新增的14个城市,其推进方式将备受关注。比如张家口,其海绵城市的建设,对绿色奥运、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地方经济发展,都将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集团简介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