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13版:消费电子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13版            消费电子
 

2016年5月31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海尔互联网转型: 从制造产品到开放平台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 文剑

在互联网时代,拥有海量的用户数据和能够提供差异化的定制服务成为企业占领市场的核心竞争力。

截至今年4月份,海尔在中国的用户已经突破2亿家庭。以全国平均每个家庭3个人计算,就意味着至少有超过6亿人在使用海尔产品,接近于中国总人口的一半规模。

6亿用户背后正是海尔一直围绕用户家电产品使用、体验和服务的需求,不断推动技术创新、产品迭代、模式变革以及服务裂变的核心所在。更重要的是,这不仅为海尔了解、分析用户行为提供第一手资料,还为接下来在家电领域利用大数据进行规模化定制奠定了基础。

让大规模制造与个性化需求融合

维克托·迈尔·舍恩博格在《大数据时代》中讲道,大数据开启一次重大的时代转型,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以及理解世界的方式,成为新发明和新服务的源泉。毫无疑问,对于当前的中国家电产业来说,大数据的应用为企业的规模化制造与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找到融合点。

截至今年4月20日21点,海尔家电已经走进中国2亿家庭。这一数据是基于海尔SCRM系统及2003年以前历史存量数据得来。这一数据背后还有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在2003年之前海尔家庭用户规模只有0.8亿户,而在海尔全面实施互联网转型探索的10多年里,家庭用户高达1.2亿户。也就是说,互联网除了为海尔与用户搭建了交互的平台,还激活了海尔家庭用户的认知度。

同时,根据SCRM数据的用户画像还揭示了海尔用户的一些共同特征:比如40岁以下人数占近7成,用户群体偏向年轻化、本科以上的高学历用户占比近45%等等。数据不仅是这份用户画像的表象,更重要的是海尔用数据在营销、产品、网器升级3个层面上的应用,提供了一条与用户零距离交互的通道。

为用户画像的大数据,可以完美地展现每个用户的信息全貌,精准、快速地分析用户行为。通过用量化分值定义用户潜在需求的高低,海尔可以马上找到有需求的人,精准满足其差异化、个性化的需求,最终实现对相关用户个性化需求的大规模定制。

今年年初,海尔发布首个大规模定制的智能制造平台COSMO以及平台下面向用户的众创汇和面向供应商的海达源,首次将海尔的五大整机互联工厂和两大零部件互联工厂向供应商和用户开放,为用户个性化需求落地提供了平台和通道。

通过与用户的广泛交互,用户的各种消费行为清晰可见。在海尔用户的数据画像中,高端用户占据了较高的比例。数据足以证明海尔的定位与潜质,同时也能更深入地促进与用户交互,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获得更多用户的认可。

目前,大数据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已非常普通,但大部分只局限于精准营销,海尔却可以创新迭代出符合用户需求的产品,而且前瞻性地运用到网器升级及生态圈的解决方案中,这种超前思维也成就2亿家庭用户的诞生,让海尔互联网战略落地。

从客厅经济到用户生态的“升维”

互联网时代,对于企业来说,用户的意义和价值在于持续互动。传统意义上,家电厂家认为用户付款提货后就意味着交易的结束。而对海尔来说,这仅仅是交互的新起点。在导入用户大数据平台后,海尔通过将电器升级成网器,把家电变成一个个的数据传感器,向大数据平台实时反馈使用过程中产生的设备数据和用户行为数据,然后打造了一个个的智慧生态圈,从而以硬件为中心组建一个个生活场景。

通过网器的实时数据传送,用户购买家电后使用了什么功能,使用的时长与状态,有什么样的体验等,都会让海尔一目了然。网器俨然成为海尔用户大数据的核心资产和工具,为接下来继续优化产品的设计以及满足用户其它需求提供增值服务和解决方案。

因而,海尔才会有多年积累的2亿家庭用户,才会有四世同堂用海尔产品的用户,才会有超过25年仍在使用海尔家电的用户。今后,还会有越来越多的用户,在海尔的众创汇平台不断提出自己的需求,并亲眼见证这些需求落地后变成更多用户共同的爱好。

在《浪潮之巅》中,吴军博士讲到了“家庭娱乐中心”,这也是互联网巨头们争夺客厅经济的出发点。而海尔的目标并不止于此,通过不断的颠覆和创新,海尔完成从电器到网器的转型升级,并以网器为核心搭建起了与消费者生活息息相关的生态圈,与时俱进地创造着新的用户需求。

海尔的方法论显然早已不局限在客厅,而是把整个家庭作为一个生态整体来构建。从这个意义上讲,海尔已然“升维”到新的层次。尽管时代在变,海尔“真诚到永远”的理念却一直未变,不过内涵却是与时俱进,注入了新的时代元素。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集团简介| 加入我们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