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14版:国际合作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14版            国际合作
 

2016年5月31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爱沙尼亚共和国驻华大使罗克: 中企投资爱沙尼亚 盈利后再投资不计税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 李霂轶

虽然爱沙尼亚与中国建交已久,但是中爱经贸仍处于“初期”阶段。

2016年是中国与爱沙尼亚建交25周年,1991年取得独立的爱沙尼亚就和中国建交,并且两国的政治关系一直处于很稳定的状态。在全球化发展推动下,两国的经贸合作愈加紧密,2014年双边贸易额13.7亿美元,比2013年增长4.7%。应该说这是一个好的开始,中爱两国仍有较大的合作发展空间。这一点,从我们采访爱沙尼亚共和国驻华大使馆大使罗克中得到印证。

《中国企业报》:中爱建交以来,你觉得目前双方关系处于一个什么状态?

罗克:中爱的关系在双方政治家的带领下,一直井然有序地发展。与中国的发展合作,我们有一个长远的视角和一个中长远期的规划, 我们要让更多的爱沙尼亚人更多地了解中国文化和经济发展。爱沙尼亚的核心计划是,面对中国,将爱沙尼亚进一步开放,以吸引中国的投资,增加经济往来,包括中国大众对爱沙尼亚的关注。

《中国企业报》:中国正在大力推行“一带一路”战略,对此,爱沙尼亚如何看其中的潜在商机?

罗克:“一带一路”相较丝绸之路是一个更宽广的概念,从最近的机会来讲,“一带一路”是个多样化的政策体现,无论从基础设施建设来看,还是相关的电子设备、IT装备等方面,对大家而言都是比较熟知的。我们不光看铁路和港口,我们要看更广阔的领域和机会。目前,爱沙尼亚还没有针对“一带一路”提出具体的措施,但是从广义上来讲,这其中有很大的机会,爱沙尼亚在各个行业所做的相关推广,也是对“一带一路”的广义呼应。

《中国企业报》:在中爱贸易方面,目前表现为怎样的发展态势?

罗克:从双边贸易来看,目前爱沙尼亚进入中国的企业并不多,但确实有一种增长趋势。在进入中国的企业中,覆盖了很多领域,但爱沙尼亚进入中国的路径都很相似,这些企业首先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力,然后才有可能来到中国。目前,很多爱沙尼亚的企业属于中小企业,投资量并不高,但是爱沙尼亚独有的产品、独有的市场是高质量的,我们想把这些产品带到中国,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接着发力,预计在中国的运营企业将会增长。

我们非常愿意推动中国和爱沙尼亚的企业合作,从爱沙尼亚国内情况来看,从政府、协会、企业等多个层面来看,将持续出现政府带团的访问活动。目前,爱沙尼亚最大的伙伴是欧盟,对我们来说亚洲市场还是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作为爱沙尼亚的经济主力军,中小企业需要很大的勇气迈出这一步。

《中国企业报》:如你所说,爱沙尼亚的中小企业需要勇气进入中国市场,那么爱沙尼亚期待中国提供怎样的支持?

罗克:中国政府要坚持的改革开放政策很重要,只要有更开放的空间,我们认为企业不管大小,只要有特点就有机会。爱沙尼亚企业的成功,开放是必要的前提,因为爱沙尼亚总体来说是个小市场,受这个小市场的限制,只有合作伙伴开放了,才有可能让我们这个小市场充满活力。我们想对中国企业家传递的信息是,开放是双向的,爱沙尼亚是一个具有极高弹性、适应性的开放国度,可以说爱沙尼亚是欧洲最前卫的国家,可以在爱沙尼亚测验和创新很多项目,这对中爱合作都是有好处的。

《中国企业报》:为了集中产业优势,给企业提供更好的发展空间,中国出现了大量的产业园区,爱沙尼亚是否有类似的载体?

罗克:在爱沙尼亚也存在这样的产业园区。过去十年,考虑到成本、物流等因素,国家会规划出一些产业园区,很多企业从城区搬到工业区,经营管理的成本也会降低,物流相较之前也更快更迅捷更高效。但和中国相比,我们的产业园区大小有区别,中国的园区规模很大,我们小很多,不过中爱的产业园区概念是一样的。

对于进入爱沙尼亚的中国企业,我们有一些税收优惠,比如企业营利再去投资的话,这部分是不计税的。这一类的税收优惠政策很受投资者喜爱,这也为企业的增长和成长提供了一定的空间。为了营造稳定的营商环境和经济环境,爱沙尼亚的货币政策和税收政策长期不变,但这并不代表爱沙尼亚不适应变化,我们希望针对具体的问题做一些微调,我们努力做到简化、透明、可预见。

《中国企业报》:未来,爱沙尼亚与中国的合作将有什么新的规划?

罗克:我们核心的理念仍是创造机会,回到起点状态,更贴切的形容是破冰之旅。我们将向中国输出代表爱沙尼亚高质量的产品,比如农产品、食品。与此同时,将会有艺术团体、文化团体陆陆续续地来到中国。我们的目标并不是针对很多的观众,而是针对专业领域的群体,先让部分人群了解爱沙尼亚,从文化角度慢慢渗入中国市场。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集团简介| 加入我们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