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产业园 为苏南持久发展输入耐力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 刘季辰
环保产业园投资热度不减 |
近期,虽然“环保风暴”席卷河北,但《中国企业报》记者近期通过对苏南产业园区的走访调查,感受包括苏州、宜兴、常州的环保产业园,不但不受“风暴”影响,环保园区还继续保持着自己的优势。
“包括环保在内的各类产业园区,企业最看重的是园区的区位优势,而便捷的交通正是园区招商的一大优势。”苏州国家环保产业园总经理周毓敏告诉《中国企业报》记者,苏南环保产业园在前期招商中,之所以能获得先机,正是苏南四通八达的立体交通网带动的,它能够吸引更多大规模企业入驻。
促进“二次开发”
我国环保产业的发源地正是江苏宜兴。20世纪70年代,宜兴环保业靠企业自发聚集,野蛮生长,后来发展成为地方支柱型产业。1992年经国务院批准,建成了全国唯一以发展环保产业为特色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这无论对于苏南还是中国都具备里程碑意义。
“现在的园区,可建立‘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的孵化链条,为环保创客节约成本。”江苏省宜兴市委常委、宜兴环科园管委会主任朱旭峰介绍,投资者在创业过程中可享受到全要素的环保创业服务。
宜兴环保园区近年来通过园区组织的各类创新创业大赛,吸引环保创客目光。朱旭峰认为,越来越多的技术冠军是苏南环保园区的人才优势,而一批又一批的国家级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则是园区与企业的机遇。
以中国污水概念厂在宜兴建设为例,这是抢占制高点之举,在项目引入的同时联合当地环保企业,形成生产研发基地,打造水处理生产型研发中心。
在传统企业创新方面,苏州园区进行了园区客户的“二次开发”,通过再生再造,实现企业转型升级。
“环保园区可以根据自身优势,在苏南活跃的招商中,对企业进行招商前期的筛选评估,将有潜力的入驻企业作为园区运营的重要资源,适时加大帮扶力度,使之成为园区利润补充的重要资源。”环保园区专家告诉记者,环保这项政府工程,虽说是公益项目,但可以为园区的成长,带来巨大的商机。
当然,园区的运营服务,同样受到入驻企业的关注。
苏州市新诚氏电子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建良讲道,他们对环保产业园区“格外”关心。首先,他认为环保企业通常是产学研一体的,因而对园区的配套设施十分看重。园区以牵头者的身份,通过引入国内外高校和科研机构,共建产学研平台,这样就可以使园区与企业充分合作,共同研发新产品。
整合发展力量
解决城市环境问题,环保园区自然成为钢刀利剑。
“环保园区的产业链企业在环境监测、建厂立项方面都有优势。”周毓敏认为,企业单枪匹马,不如园区群起作战,而与科研院所的合作,则更使园区如虎添翼。
企业在园区牵头的通力合作过程中,不仅可以积累一定的项目经验,同时还可以开拓市场。园区则更可以丰富环保综合内涵,使园区内形成产学研企业和机构聚集,搭建公共服务平台。这一点,在苏州苏沃特环境科技公司得到体现。
不过,舆论对环保产业园区似乎存在一定争议,有评论指出环保园区所带来的房产泡沫正在席卷全国,而园中园则更是拉大旗作虎皮的形象工程。对此,周毓敏表达了自身的观点:“无论是房产泡沫还是园中园,环保园区是否能够带动一方环保企业投身环境治理与节能减排,关键还是要看园区的运营模式,是否符合园区、企业、地方的阶段发展形势。”
“在园中园的环境中,建立符合对方需求的环境,借力推动发展,我想这总比环保园单打独斗的好。”周毓敏感叹道“园中园正是企业二次开发的基础条件,因为它蕴含独特的产业聚集效应以及经济提升效应。”
记者走访的园区企业主在被问及“在园中园中行进步伐如何”时,他们普遍表示,园中园为企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交流、合作平台,因园区产业不同,企业间不一定达成合作,但是交流使他们得到有效沟通,有一些企业达成合作开发的项目,有些企业还借助交流,弥补原有产业链的不足,这对企业来说,也是园区的一项增值服务。
助力企业“走出去”
大型环保企业需要“走出去”,中小型的则需要“走得稳”。
在“一带一路”机遇中,环保产业园区中成功的企业不应总是园区独有的“宠儿”,为了使之成功赢得国际市场的接纳与肯定,园区应提供哪些服务?
“环保产业园应为‘走出去’企业提供优质办公、生产、研发场所。”周毓敏介绍,在优质的环境中,作为园区的运营者应提供“保姆式的服务”。这就需要园区持续关注企业,了解企业成长各个阶段的需求,以龙头企业形成产业链集聚,扶持其中的中小企业,降低企业运营成本,以园区的体量优势,全力争取政策支持,搭建融资渠道,争取政府资金扶持。
现在,国家正在大力倡导环保企业的创意创新,但企业普遍感觉实际落地的配套政策还不够。在环保企业中,中小企业居多,其资金压力大,融资渠道单一。而环保技术品种繁多,较低的准入门槛,使得不规范企业滋生。
“环保企业不环保”的问题屡见不鲜。在5月24日济南市环保局公布的“问题企业”中,96万罚单中的9家企业中就有2家是环保企业。专家称,环保法做到最严,就是要防止“灯下黑”。业内人士认为环保产业园的集聚效应,可以使得这种情况有所减少,但是还需政府加大扶持力度,以推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