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19版:中国国资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19版            中国国资报道
 

2016年5月24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兴际华发布“十三五”目标: 跻身央企30优世界品牌500强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 蔡钱英

面对新常态,如何规划发展路径对于新兴际华这种传统生产型企业来说,显得尤其重要。

《中国企业报》记者根据《新兴际华集团“十三五”发展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了解到,“十三五”时期,新兴际华计划实现营业收入3600亿元,利润总额100亿元,职工人均年收入翻一番。跻身央企30优,站稳世界500强,跻身世界品牌500强。

三大路径推进国企改革

按照《纲要》,新兴际华“十三五”总体发展战略可概括为:“1357831”。具体讲就是,紧紧围绕“1”大战略布局(即紧紧围绕“四个全面”的伟大战略布局);坚持“3”个解放(即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解放和增强发展活力);做强“5”大主业(即金属产品产业、纺织服装产业、应急救援产业、现代服务业、产权投资与资产管理);优化“7”大结构(即产权结构、产业结构、市场结构、产品结构、组织结构、人才结构、布局结构);做强做优“8”大基地(即打造球墨铸铁管、特种钢、制造用钢、军需品、职业装、职业鞋靴研发生产基地,打造新能源、现代服务业基地);实现“3”个翻番(即资产总额翻一番、利润总额翻一番、人均收入翻一番);打造国际“1”流强企(即打造以质量、效益、可持续发展为特征的国际一流强企)。

《纲要》中提到,加快推进五个转变,即从要素驱动发展为主向创新驱动发展转变;从传统制造业向制造服务业和现代服务业转变;从传统资产经营管理型公司向国有资本投资控股型公司转变;从“国内配置资源为主”向“国际化经营”转变;从拼资源的传统发展方式向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方式转变。

对于国有企业改革试点工作,“十三五”期间,新兴际华计划从以下三方面着力推进:一是按照市场化原则,加快推进劳动、人事、分配等各项制度改革,进一步激活各类生产要素的潜能;二是盘活企业存量资产,以存量换增量,利用自身产业资源实现快速发展;三是清理不必要的参股公司和壳公司。“十三五”期间,新兴际华三级及以下企业必须缩减至100户以内,目的是集中优势资源,发展优势企业。

加快推动改革创新

在创新驱动和转型升级发展战略的引导下,新兴际华从自身发展需要出发,采取了多项措施确保工作顺利开展。

“十三五”期间,为了加强创新机构建设,形成配套合理、适应发展的梯次研发体系,新兴际华将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高效开放的技术协同创新体系。计划在已建成的5个科技战略联盟的基础上,“十三五”再建设3—5个国家科技战略联盟,同时要充分发挥战略联盟的作用,搞好协同创新,切实加强技术创新体系建设。

同时,新兴际华将建立资本与技术双轮驱动机制,构建支持创新的投融资平台,多渠道多方式筹集创新资本。通过孵化注资、风险投资、产业基金等多种形式,支持技术创新、关注未来经济导向性领域,为集团公司发展提供更多的业务资源和金融资源,为创新工作提供充足的资金、人才及科研条件平台,切实确保创新资源投入。

此外,新兴际华培育创新文化,营造敢于冒尖、勇于领先、激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要积极迎接互联网新时代,着力从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上探索创新途径;要整体推进技术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等创新工作,使创新工作形成“锣鼓齐鸣”的发展态势,切实创造全方位创新生态。

注重国际化经营战略

中国企业已进入国际化经营的时代,作为全球第一球墨铸管制造商、全军第一后勤装备服务商,新兴际华始终将“管通四海,装点五洲”和打造“走出去”样本企业作为重要使命。

“十三五”时期,新兴际华集团将加快“走出去”步伐,抢抓“一带一路”“加强能源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合作”机遇,进一步在沿线国家推进双金属管等新产品的布局,由铸管向特管、特钢领域扩展,从输水管道向输油、输气和核电领域扩展,为沿线国家能源安全做出贡献。同时,按照“一带一路”建设提出的“推进能源资源就地就近加工转化合作”机制,加大投资并购力度,循序渐进地实现从产品走出去—产具(装备)走出去—产能走出去—产业走出去—产权走出去,实现产品、服务和生产要素的全面国际化。

同时,新兴际华将继续实施“请进来”战略,并本着“不为我有但为我用”的理念,充分利用国外资源,积极与国际市场对接,引进国外产品、先进技术、先进理念和高端人才,促进集团公司的国际化进程。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集团简介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