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18版:中国国资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18版            中国国资报道
 

2016年5月24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揭秘北京首条住宅产业自动化生产线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 蔡钱英

5月14日,在“首都国企开放日”活动当天,《中国企业报》记者随北京市昌平区社区青年汇的近30名青年一起走进了北京市燕通建筑构件有限公司。

北京燕通公司是由北京市政路桥集团和北京市保障性住房建设投资中心两大国有企业,为加速推进北京市保障性住宅建设、践行住宅产业化理念,于2013年8月合资组建的一个新公司。目前主要业务包括装配式建筑构件深化设计、新技术研发、建筑构件生产制造、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咨询服务4个方面。

近年来,北京燕通公司积极致力于住宅产业化的研发、应用、推广,在广泛调研、深化引进、整合资源的基础上建成了全市最大规模的建筑产业化基地,成功打造了北京市第一条住宅产业自动化生产线,实现了建筑领域的新突破。

北京燕通在实现生产自动化的同时也进一步加强信息化创新管理。北京燕通公司技术总监任成传向记者介绍,产业化预制部品,总数量数以万计,型号众多,几何尺寸和预埋件位置精度要求很高。采用传统的管理方式,某型号产品漏生产造成工期延误、重复生产造成浪费、发货错误造成安装错误的情况时有发生,施工现场安装计划的调整也极易打乱构件厂的既定生产和发货计划。针对这个问题,公司研制出了一种“PCID预制构件身份证技术”和一套“PCIS装配式构件信息管理系统”,有效减少了失误的发生。

具体说就是,在构件成型的时候,将一种特制的“RFID无线射频识别卡”埋到预定位置,作为“预制构件身份识别元件”。通俗点说就是给预制构件定制了身份证,通过现代网络技术、远程通信技术和云存储技术,实现了“预制构件工程信息、质量控制信息、储运和安装信息”的精细化、网络化、数字化管理,为装配式住宅全生命周期管理打下了基础。

任成传指出,与传统施工工艺相比,装配式生产60%以上的混凝土湿喷作业转移到工厂车间内,实现了集约化、封闭式生产,节能减排效果十分明显。这种建造方式可以减少现场垃圾80%,减少材料损耗60%,降低能耗50%,节水30%,还可以有效减少对大气的污染。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集团简介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