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18版:中国国资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18版            中国国资报道
 

2016年5月17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食盐竞争,还将面临两三年震荡期

——国企改革专家李锦专访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 赵玲玲

王利博制图

《盐业体制改革方案》日前公布,各方关注的盐业体制改革就此拉开序幕。然而社会议论认为盐业体制改革并没有变化多少,甚至对食盐专业化监管体制提出异议,各种社会误解较多。就此,《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了资深国企改革专家李锦。李锦认为,改革是手段,不是目的,应当从改革的终极目的出发,以有利于食盐安全、价格稳定以及企业活力角度认识盐业体制改革。食盐竞争,可能进入战国时代,经过两三年的震荡期,方能形成稳定发展的局面。

盐业改革带来的

五大变化

《中国企业报》:有人认为这次盐业体制改革只是开了一个小口子,改革力度不大,你怎么看?

李锦:其实我国工业用盐占盐业产量的80%,早就市场化了。这次改革重点是占盐业产量20%的食盐。可以用三句话来概括:确保食盐安全是改革核心目标,释放市场活力是改革主要内容,解决盐业供给侧改革是重要任务。改革力度不是一个口子,而是一道闸门,这就是市场经济的闸门。

此番改革将放开两个限制:一是食盐批发企业可自行采购食盐并开展跨区域经营;二是食盐定点生产企业可以自主品牌开展跨区域经营,实现产销一体或委托有批发资质的企业代理销售。生产市场走向市场化了。

《中国企业报》:提到改革就面临着将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调整,那么行业、企业将发生怎样的变化?

李锦:首先,引入竞争是改革最大亮点,改革使生产企业走向市场。可以预见,食盐生产企业之间、食盐批发企业之间、食盐生产企业和批发企业之间将形成有序竞争的市场格局,将倒逼食盐经营企业加快转换经营机制。

其次,从制度层面推动现代企业制度。本轮改革对生产企业的利好是“四自”,即生产企业自定产量、自主销售、自主定价、自负盈亏。

再从投资角度看,批发企业有保持国有控股的要求,但生产领域并未有国有控股的要求,甚至没有提出社会资本的比例。这意味着生产领域是可以由社会资本控股的。显然,拥有资源、具有区域优势的,且市场化运作的体制内公司人员将率先受益于盐业改革。

从供给结构调整看,盐业将进入重新洗牌的格局,有利于出清低效落后资产和产能。一些产销一体、跨区域经营、具有资源品牌技术优势的大企业会脱颖而出,成为行业的引领者,未来全行业将形成若干优势盐业集团并存格局,国际竞争力也将大大提高。现在定点的99家生产企业将可能重组合并为30个左右大的企业。

从体制上看,盐改对盐业体制形成冲击。生产商打破了在体制内的渠道垄断,生产企业自营将使批发企业面临供货不能保证的尴尬,这将倒逼批发企业进行改革,包括盐业监管部门的政企分开。

有人认为是开了一个小口子,其实细读文件后,就会发现这是一个很大的口子,而且开了,便不能关了。

盐业改革的“不变”

《中国企业报》:很多人对继续坚持盐业专营不理解,甚至认为是垄断企业在阻挠,你怎么看?

李锦:取消专营无疑是未来市场化发展的方向。不过,目前条件不成熟,市场规范化后,监管能力提高特别是法制化以后,才是完全取消专营制度的成熟时机。这个《盐业体制改革方案》是国家发改委起草、国务院颁发的,不是哪个企业能阻挠得了的。

当前保留食盐专营的表面理由仍然是食盐加碘的规定。欧美国家的消费者可以有意识地选择加碘盐,而我国消费者还没有达到这个高度,同时对企业的监管能力也不足。所以等到老百姓的补碘意识强化,市场规范化,监管能力提高以后,或许就可以取消专营制度了。

当前保留食盐专营的深层次原因是,盐业公司的政企分离需要一段时间。中盐未来的方向更可能是建设成大的企业集团。现在中盐实际上承担着很多政府监管职责,这部分职能需要时间来剥离。未来一段时间,盐业公司的监管职能要剥离出去,由政府承担监管和储备职能,而前者则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

由于渠道垄断,当下食盐产业的主导权在销售公司,有利润空间,但谈不上是“暴利”。从生产端到零售端,中间分包、运输、加碘等环节成本则很高,还承担很多监管职能,要供养执法队伍,目前并没有相应的财政支撑。

其实我国工业用盐早就市场化了。现在怎么样?产能严重过剩,多数亏损。不是一搞市场化,就是改革成功了,就会营利,没有那么简单。如果放开了,市场搞活了,少数盐商会很快富起来,但是在很多地方,食盐质量下降,价格上涨,边远地区吃高价盐,都会出现。

此番出台的措施坚持盐业专营,有望从根本上解决食盐市场制假贩假问题,确保食盐质量和供应安全,保证老少边穷地区的供应安全。

盐业改革

还需细化相应细则

《中国企业报》:这次改革是从盐业供给端开始了调整,是否会出现民资进入盐业供给端的情况?

李锦:当前中国食盐生产企业可以用四个字形容:小、多、散、乱。中盐公司直接管辖的是八个省、自治区、市,即新疆、黑龙江、甘肃等5个边远省份及自治区,和北京、上海、天津三个直辖市,其他都归各省盐业公司管理。这些公司下辖的多是小企业。2018年以后食盐行业将重新发放盐业生产许可证,其数量只减不增,这将压缩产能。新政之后,生产企业将出现一轮洗牌:一些小的企业将整体消失,形成一批大的产销一体、跨区域的盐业集团。相比之下,美国6大盐业集团控制了90%的食盐供应。如果跨国公司进入,控制中国盐业市场怎么办?因此需要有实施细则,设立门槛。

从食盐价格看,据统计目前中国每年人均消费食盐13元,每月1元多,不及一瓶矿泉水的价钱。一家人一年吃盐的钱,还赶不上一包中华烟。这对老百姓有好处。食盐完全放开,省去了批发环节,食盐价格不一定大幅下降。放开政府统一定价后,食盐生产企业有动力提升食盐价格。超市这一端,食盐涨价幅度预计就会达到30%。之前由政府限价,商场是不允许收取食盐的入场费、条码费等28项费用,比如超市价格扫描码是明文禁止不允许加载到食盐上的,但随着价格的放开,超市可以在这28条款项上上调食盐价格。取消中间环节,上游下游两端都会涨价,这也是确定无疑的,当然也要有监管的细则。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集团简介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