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讥式营销:厚道比“机灵”更重要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江金骐
“魏则西事件”已经随着调查结果的公布渐渐退热,而这一事件中衍生出“周鸿祎PK李彦宏”的话题,却仍旧留在“江湖中”。
话说“魏则西事件”事发当时,360搜索于5月3日晚发公开信宣称:“市场第二,良心第一。我们决定彻底清除医疗商业推广!”话音未落,周鸿祎接着发“朋友圈”,表示根据行业经验,大家骂某度无论骂多狠都没用,势头过去,可能就没有人再关心这事了。
在人际交往中有个成语叫“落井下石”,这种行为本身或让人不齿,但是合规合法的“落井下石”,于商业逻辑和竞争规则并无冲突。比如曾经的光明牛奶遭遇“回炉奶事件”时,金龙鱼遭遇“1:1:1”概念危机时,一帮竞争对手当时全站出来,强调自己如何光明磊落,如何一身正气。
竞争对手正面拔牙,背后捅刀往往是奏效的,因为当对手遭遇危机之时,正是它与用户、与消费者关系最为脆弱的时刻,这时离间目标市场与竞争对手的关系,就如同打蛇打在七寸上。这次,无论是360的公开信还是周鸿祎的“朋友圈”,都带着周鸿祎一贯的“好战”风格和“AK47血性”,他不仅将360快狠准的特点体现得“刀刀见血”,而且,大家都能看出360此举带有明显的公关和营销色彩。
灭别人的威风,长自己的气势,是市场竞争者常用的招数,尤其在互联网企业,骂对方痛点、聚自家人气,似乎成了这个行业的“潜规则”。当然,素有“红衣大炮”之称的周鸿祎,几乎就成了引领“骂战”的标志性人物。
说这话,笔者并不带有任何主观情绪。回顾这些年,周鸿祎在互联网界主导的“骂战”,不仅创下无人能敌的数量,更重要的是,凡被周鸿祎“约架”的,无不是当今互联网行业的顶级人物:雷军、李彦宏、马化腾、马云、李国庆……当奇虎360想做手机时,周鸿祎率先掀起了一场与小米手机创始人雷军的一场口水大战。那场口水战持续近一个月时间,两人也由老乡、好友,到最后的剑拔弩张。
再比如,当360想在搜索引擎市场上分一杯羹时,周鸿祎曾利用微博深夜向李彦宏公开发难:“您是有钱就任性吗,您钱再多就可以肆意糟蹋安全行业祸害用户么?”
周鸿祎作为互联网领域的老江湖,乐此不疲地与人“过不去”,因为这是周鸿祎和360最熟悉的打法。
现在,我们不讨论周鸿祎这种做法的是与非,既然大家都认为这是周鸿祎的营销手段,那就关注一下他的系列动作效果。且不说“3Q大战”,就说前两次的“经典”大战,一是骂雷军,一是向李彦宏开炮,业内人士认为,这些是为360做手机提高声量,同时利用主动攻击竞争对手,在舆论上牵制对方。
有“好事者”做过舆情分析:从360与酷派建立合资公司消息传出以来,业内对“360进军手机”的话题讨论表现得波澜不惊。而留在微博上的热门话题还是“360百度撕逼大战”而不是“360酷派”之类的热门词条。也就是说,周鸿祎掀起的骂战,最终对360手机的影响未出其右。
当然,为争夺有限的市场资源,在这个领域里,不只是周鸿祎一个人在战斗,大家还记得京东与阿里吧,双方曾为“双十一”相互扒皮毫不手软。
同样,在一个开放的大市场里,除了互联网行业,其他行业也在不失时机地“挖别人的墙,补自己的洞”。对此,有营销专家指出,所有企业的营销对象只有两个:一个是目标消费者或叫用户,一个是竞争对手。
企业与竞争企业之间的竞争,本质上是对消费者的争夺战。在彼此的争夺中,常见的套路有两种:一个是通过自我提升,以强大的自身优势淘汰竞争对手;另一个就是善于抓住对手产品或服务的问题或漏洞,实时给竞争对手“当头一击”,或给竞争对手加贴 “黑标签”。如果说前者靠的是综合竞争力,那么后者靠的就是市场洞察力和反应力。
抓住并利用对方的弱点提升自己的市场号召力和品牌影响力,专家认为既要“实时”,更要“适度”。就拿这次360来说,利用“魏则西事件”对百度展开一次近身撕扯,其做法本身无可厚非,但假如先以同行的身份对百度的所作所为表示出应有的惋惜或遗憾,之后再做自我标榜,效果也许会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