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引中国企业 泰国设立十个经济特区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 李霂轶
随着众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去”,在泰国也建立了两国经贸合作的代表性园区。
事实上,中国的园区近两年发展迅猛,“走出去”成为企业和园区的必经之路,但大多数的园区、企业苦于缺少平台和路径,更加重要的是,大多数园区并不了解国外的政策以及发展情况,即便在“一带一路”等重大政策利好的刺激下,中国园区的“走出去”仍处于“亦步亦趋”的状态。对此,《中国企业报》记者专访了泰王国驻华大使馆投资促进委员会北京办事处公使衔参赞(投资促进)吴永泉。
《中国企业报》:近几年中国企业投资泰国的脚步越来越快,对此,泰国的工业园为中国企业创造了哪些条件?
吴永泉:泰国的工业园有政策规定,因为工业园属于房地产的范畴,外国人需要和泰国人合作,大多是51% 和49%的合作比例,并且,泰国的工业园属于私人,或私人与政府合作。但近几年,工业园的发展越来越重要,无论对环境还是投资者,或者是其他方面,工业园以前是私人的土地,工业园外买很困难,我们也作出了一些努力和改变。一方面,我们对工业园的发展持鼓励态度,通过泰国投资委的批准,企业在园区内建厂可在原有优惠政策基础上再增加一年。另一方面,泰国鼓励中国的企业去边境的工业园,我们在那里设立了十个经济特区,大多位于东盟国家的边境,这意味着外国企业可以招收国外的工人,允许企业运用国外的劳动力,而城市内的经济园区是不允许的,这也为边境工业园内的企业提供方便。此外,还设有其他的优惠政策。
《中国企业报》:目前泰国有没有中国企业作为运营商,与泰国工业园开展合作?
吴永泉:中泰合作做工业园的情况是有的,泰中罗勇工业园就是一个典型。泰中罗勇工业园是中国杭州的一家公司和泰国的工业园合作,现在,大部分在泰国发展的中国企业,都落户泰中罗勇工业园,那里可算是中国企业的一个集聚点,中国人做运营商,也更加了解中国企业,目前泰中罗勇工业园的发展态势很好,未来我们希望此类工业园可以设在其他地方。
《中国企业报》:近几年中泰投资有什么变化?可否介绍一个落地的项目?
吴永泉:“走出去”和“引进来”一直是我们很重要的两个战略,最初我们实行的是“引进来”战略,近几年开始在“走出去”方面发力,但是综合各方面因素,泰国要等待一段时间,当然泰国很愿意到中国投资,但要评估企业能力,在“走出去”过程中积累经验,未来我们将在优势产业上和中国合作。
去年我们开展了很多扎实有效的推广,今年众多合作项目落地,企业通过协会或者考察团“走出去”。对中泰企业的合作,我们很自信,因为泰国地处东南亚中心,并且中泰合作关系一向良好,对于到泰国投资的企业,我们实行投资优惠政策,并且对中国企业开了特例——“8免5减半”的企业所得税优惠,此外还有我们上述提到的经济特区,为中国企业提供了很多选择。
《中国企业报》:随着中泰的联系愈加紧密,同时受益于各方面的利好政策,中泰合作似乎到了一个最好的年代,但是,机遇与挑战一般都同时存在。在中泰投资方面,你觉得存在哪些困难?
吴永泉:跨国公司到泰国发展,当地的法律法规、社会环境、传统风俗有所不同,这对投资者是一个挑战,中泰合作需要双方的配合。此外还有企业投资的方向,中国的企业到泰国,最重要的是要找到合适的产业。泰国的企业到中国发展,挑战性似乎更大,这不仅要看泰国企业的能力,企业还要很努力,因为中国的竞争力很大。相较而言,中国企业到泰国发展的挑战并不是太多,需要考虑到与日本、欧美等企业间的竞争。总体而言,中国企业到泰国更多是机会,投资泰国是机会,泰方的企业到中国是挑战。
《中国企业报》:在中国企业“走出去”方面,相较于其他国家,泰国有什么独特优势?
吴永泉:中国企业的“走出去”和西方不同,西方已经积累了几十年的经验,其国内的市场已经饱和,中国更多的是政府推动。未来我们希望中国对泰国的投资额,可以在泰国数一数二,我们也将为此做一些努力,泰国在中国有三个办事处,而在日本只有两个,印度也只有一个,我们很看重中国的市场。并且在之前,泰国和中国南方的联系便很紧密,众多的泰国企业到汕头等城市投资房地产、工业园或其他领域,中国北方到泰国投资是近几年才兴起的,此前中国北方对泰国的理解大多停留在旅游的层面。泰国的营商环境、基础建设、社会治安等,相较于周边国家都要好,再加上中泰的传统友谊,我们也相信,未来中泰合作发展将更进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