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板分层方案仍存争议 如何激活流动性成焦点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 朱虹
王利博制图 |
日前,业内盛传证监会已于5月4日通过新三板分层方案,而且原有分层方案调整趋于严格。但是,据记者了解,截至目前还没有正式的文件或细则公布。目前业内对新三板分层方案尚有争议,有人士认为,分层对解决流动性问题恐怕治标不治本。
标准修订可能性较大
据《证券日报》报道,证监会已于5月4日通过新三板分层方案。另外业内盛传,原有分层方案被调整,对标准一和标准三的有关指标进行了修改,在共同标准中增加了近一年累计融资额不低于1000万的要求;在以净利润+净资产收益率+股东人数为参考的标准一中取消了股东人数的限制;对以市值+股东权益+做市商家数为参考的标准三中,将“最近3个月日均市值不少于6亿元”修改为“最近成交60个做市转让日的平均市值不少于6亿元”且“合格投资者不少于50人”。
不过记者查询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俗称“新三板”)时,并未看到有关新三板分层方案通过的任何通知和信息。
大同证券高级投资顾问张诚告诉《中国企业报》记者,业内都是听说分层方案通过了,但是截至目前还没有正式的文件或细则公布。标准修订的可能确实很大,因为从原来的两个标准来看,标准一对于股东人数要求过高,但实际与公司自身的含金量关系不大,往往越是好的公司可能股权越为集中和稳定,强制要求200人以上可能会“误伤”很多好公司,所以这一条没有必要作为分层制度的护城河。新标准同时加大了对于做市成交和市值的考核,目的是避免诸多公司为了分层而分层,尤其是近12个月融资1000万,此类规定是要堵住不少想要浑水摸鱼或者人为修饰达标的企业,这对于分层后去伪存真有着明确的正面意义。
一家去年在新三板成功上市的企业内部人士表示,如果标准修改,意味着要求将更严格,因为原标准更容易落实,某些企业和做市商串通满足要求是比较容易实现的。
“从监管层公布的路线图看,五月份正式推出新三板内部分层交易方案的可能性很大,因为目前已有超过7000家挂牌企业,无论是对挂牌企业还是对投资者来说,进行分层交易的需求都很强烈,但对于五月初通过方案的传言,我认为更可能是原则性通过,不过仍需对方案进行局部调整完善。”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表示。
投资热潮或在下半年到来
谈及分层方案一旦修改将对企业产生的影响,张诚表示,如果修改,对于一部分当前盈利能力良好、流动性好、融资能力强的公司没有影响,将对一些临时拼凑的做市商,或者虚假增发,或者分散股权的公司会有影响。整体上可能会有10%甚至更多的公司因此被创新层拒之门外,对于分层制度的有效落实起到正面作用。
沈萌表示,部分分层标准的调整是大概率事件,因为征求意见稿出台后,引起了新三板市场挂牌企业的极大关注,部分企业为了符合进入创新层的要求,进行了人为调整,这不符合监管层及股转系统对分层机制的预期,因此针对部分新现象的出现优化分层方案中的部分标准是非常有可能的,目的是为了打造一个更加公平透明的市场。所以,标准的优化更多会影响一些打算投机取巧进入创新层以获取制度红利的企业,这部分企业在整个挂牌企业中只占极小的一部分,而且也属于质地不是最优良的那一部分,因此反而是对挂牌企业进行甄别筛选的一种机会。
国金证券研究员刘晨辰表示,此前新三板分层正式标准迟迟未出引发了挂牌企业和做市商机构对方案可能调整的强烈预期,券商及投资机构也紧盯最后正式方案落地相关进度以调整自身投资策略,伴随分层制度实施日期临近,各方对能进创新层的“优质标的”的竞争也日趋激烈,有明确概念股的挂牌企业成为争抢重点。不过,考虑到近期临近新三板内部分层方案公布时市场交投相对平淡,与2014年做市商制度推出前交投活跃形成反差,创新层流动性是否能达到市场预期很可能还需一定时间的“测试期”。
民生证券新三板研究团队认为,5月份新三板分层正式启动之后,将逐渐释放对市场的正面影响,创新层的流动性是否能达到市场预期还需要一定时间的“测试期”,“测试期”内很多投资者可能依旧持有观望态度。新三板的投资热潮预计在今年下半年缓慢到来。
挂牌企业或现冰火两重天
据记者了解,截至5月6日,新三板挂牌公司达7033家,总股本为4107.40亿股。从WIND一级行业分布来看,新三板已挂牌企业中1948家分布于工业,占总数的28%,其次为1907家分布于信息技术,占总数的比例为27.87%。
自去年11月分层方案征求意见发布以来,分层制度的落地一直备受期待。根据分层方案征求意见稿,新三板将被分为基础层和创新层两层,进入创新层的标准有三条,分别考察净利润+净资产收益率+股东人数、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营业收入+股本以及市值+股东权益+做市商家数。而为了冲击创新层,挂牌企业更是在分层制度落地前紧急冲刺,部分符合标准一中盈利要求的企业纷纷小规模转让原始股以扩大股东人数,而市值达到要求的企业则加紧增加做市商。据了解,分层制度正式落地之后,符合标准的公司将自动进入创新层。
不过,虽然业内普遍期盼分层尽快落实,但也有业内人士对于新三板分层提出异议。
洪泰基金创始人盛希泰指出,分层的目的是解决流动性。新三板最近一年确实陷入了流动性恐慌。尽管新三板上市数量增长很快,但新三板做市指数自2015年4月份2673点的最高点一路往下,最近半年更是一直徘徊在1200点左右。过去一年,每天交易额长期在2亿元上下。整个2015年,有2895家公司无交易,占比超过50%。而分层解决流动性恐怕是治标不治本,因为如果只是分层,作为一个资本市场的其他几个主要条件不改变——参与主体仍然是有限,仍然是做市商制度,仍然不能采取竞价交易,那仍然解决不了问题。
联讯证券研究员傅立春也指出,新三板发展的一些弊病需要市场和股转系统共同出力解决。除了流动性问题,还有就是85%以上的定增以定价方式融资,竞价方式融资未能被挂牌公司认同,定增融资方式需要进一步探索。
也有业内人士表示,那些更多被划分到基础层的挂牌企业将会沦为僵尸股,再无成交量、无融资可能。
申万宏源场外市场部总经理蒋曙云表示,不可否认的是,分层后基础层企业的定向增发将变得困难。市场会进一步分化,产生“马太效应”,优秀的企业融资顺利业务发展更快,落后的企业融资困难业务发展缓慢,基础层与创新层的企业将呈现冰火两重天的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