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6版:信息产业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6版            信息产业
 

2016年5月3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三方支付将被监管 互联网金融寻求再平衡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 李丽萍

随着业务的快速增长,银联、银行与第三方支付,为了最大程度从中获益,相互厮杀也日渐激烈。按照中国人民银行【2016】112号文件关于《非银行支付机构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支付机构开展跨行支付业务必须通过人民银行跨行清算系统或者具有合法资质的清算机构进行。专家预言:如何找到银联、银行与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平衡点,将成为国家下一轮互联网金融改革中的重点与趋势。

漏洞被利用 第三方支付相关资金业务存监管真空

近几年,随着互联网金融的蓬勃发展,作为低成本的第三方支付模式在金融市场翻江倒海,这种第三方支付工具的业务规模开始了井喷式的增长。

第三方支付以其简化的交易操作流程、较低的商家和银行的资金使用成本以及详尽的交易记录体系越来越被用户所青睐。以银联商务、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工具为例,它们在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浪潮中各显神通。其中,尤以支付宝和微信发展势头最为迅猛,所占市场份额最大。

业内人士分析称,在电子商务环境愈加优越、移动支付信息点的愈加普及、金融创新的活跃等大环境下,未来几年内第三方支付的市场会进一步扩大,甚至颠覆整个传统的金融支付行业。

第三方支付是在银行监管下保障交易双方利益的独立机构,是买卖双方在交易过程中的资金“中间平台”。

以常用的支付宝为例,通常的交易模式是:买方购买商品后,将货款交给第三方支付平台,由第三方通知卖方,买方收货并满意后,由第三方将货款交付卖方;若买方不满意,在确认商家收到退货后,将货款退还给买方。

由此可见,第三方显然是充当着一种信誉证人和保管者的角色,通过约束买卖双方的经营行为,从而建立起诚信的经营环境。

“尽管第三方支付取得了较好较快的发展,但是仍然面临着一些重要的问题。”业内人士告诉《中国企业报》记者,由于法律制度不完善,国家信用体制不健全,使得第三方支付安全得不到很好的保证;再就是,第三方平台主要通过直接与银行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而银行对于第三方支付平台上的资金是否“专款专用”,没有明确的监督权力和义务。这导致第三方平台上的资金安全存在隐患,相关资金业务存在监管真空等情况。

正是由于为“第三方支付”提供了一个现金交易的平台,就会为不法分子利用第三方支付工具进行洗钱助长了可能性。

记者了解到,在2014年年初,浙江、福建省等部分信用卡持卡人利用预授权承兑的特性,与商户勾结,合谋套取发卡银行额外信用额度。因此,央行叫停了部分线下第三方支付平台。

“银联、银行、第三方支付”三方“厮杀”继续

尽管第三方支付平台存在着不少漏洞与问题,但是其方便、快捷以及较低的手续费等等独特优势,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使用者,其交易规模也呈现出井喷式发展。随着业务的快速增长,银联、银行与第三方支付,为了最大程度从中获益,相互厮杀也日渐激烈。

《中国企业报》记者从速途研究院了解到,从2013年一季度到2015年三季度,第三方支付的交易规模呈几何倍增长,2015年的第三季度已达到9万亿,同比2013年一季度增长三倍。

迅猛增长的第三方支付,毫无疑问,其基本业务量是对银联基础业务的吸纳和取代。

银联为了应对由第三方支付平台带来的冲击,曾多次切断、规范银行与第三方支付的直连情况,力图保护自己的“行业蛋糕”,从2012年以来,银联多次发出类似的通知与管理条例,但收效甚微。

业内人士分析称,从2013年三季度到2015年三季度,线下收单虽然仍然占有最大市场,但逐年递减的趋势已经非常明显。显然,线下收单的传统支付方式,正在逐步被网络支付所取代。

互联网支付从2013年的30.9%逐步上升至33.6%,增幅较小。而移动支付成为最大亮点,从7.2%暴涨至18.8%。速途研究员分析团队认为,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与电商环境的成熟,移动支付这种方式将会得到越来越多的用户认同,与银联的普通支付方式相比,其独有的便捷性将会迅速占领支付市场。并且随着市场监管制度的落实与完善,移动支付市场也会进一步扩大。

支付市场新变革 互联网金融再平衡

随着第三方支付市场与银行的紧密相连,银联地位受到越来越大的挑战已是不争的事实。以支付宝为例,支付宝已经与180多家银行以及VISA和MasterCArd等国际组织进行业务直连,它占据着中国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半壁江山。除了支付宝,还有财付通等大体量的第三方支付公司,无论是交易规模,还是创新型支付模式,都给支付市场带来一次重要的革新。

据不完全统计,大约有30万家线下商铺支持支付宝付款,这个数量还在持续的快速增长中,随着支付宝与线下商铺的深入合作,一场金融支付市场的重大革新正在席卷而来。

另一方面,作为第三方支付的纽带——银行,也凸显出了对第三方支付平台的依赖。主要体现在对客户备付金的需求,大型的第三方支付平台,凭借手里几百亿的支付沉淀资金,大大加深了与银行间的紧密联系。

而对于银联来说,作为银联最重要的收入来源之一,其线下银行卡的支付转接费,因为受到了支付模式的转变,至此发生了巨大的下滑趋势。

尽管银联在行业内仍然拥有着庞大的基础,比如9亿的持卡人资源、1200万户的银行卡受理商户、累计50亿张银行卡的发行、1600万台POS受理终端,以及已经养成银行卡刷卡支付的消费习惯。但是,如果对来自移动互联网金融的侵蚀视而不见,不注重对自身传统思维的改变,银联走出困境几乎很难想象。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集团简介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