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境外投资进入高风险期 加强风险管控势在必行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 蔡钱英
随着央企“一带一路”和“走出去”战略的推进,央企海外投资的风险也在与日俱增。据了解,近些年央企在海外投资进程中遭遇到市场价格波动,股票市场、汇率变动以及一些企业恶意敲诈现象,这正在成为制约央企海外经营的重大问题。
有业内专家认为,受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影响,央企境外投资正进入风险高峰期。央企在加快“走出去”步伐的同时,应将风险防范放到更重要的位置。专家建议,应加强对央企的有效监管,如成立第三方监管机构或专家咨询库,吸引央企以外的人士参与决策建议及监督。
据悉,国务院国资委权威人士也曾先后多次公开表示,要对央企的海外投资进行规范,并进一步提高央企的国际化经营能力,以防止出现巨额亏损的状况。
央企经营风险增大
2006年6月,国务院国资委印发了《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要求中央企业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开展全面风险管理工作,确保将风险控制在与总体目标相适应并可承受的范围内。
此举不仅在中央企业间引起不小的震动,也得到很多学者的赞许,认为是我国第一个较为完整的风险管理框架,标志着我国风险管理理论和实践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2013年,国务院国资委进一步强化风险管理有关工作,在派驻各中央企业监事会对中央企业管理提升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的同时,还定期开展央企风险管理培训,并提出可自愿向国资委提交全面风险管理年度报告。
2016年1月,国务阮国资委政策法规局副局长张华表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和“1+N”的管理体系已逐步形成。改革文件在明确国企改革目标的同时,也划出了改革底限,就是要加强国有制监管,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为了解决新一轮国有企业改革中的难题——防范国有资产流失,必须更加重视企业风险防范。
有业内专家表示,风险管理是中国企业管理中相对薄弱的一个环节。国资委一直重视央企的风险管理问题,一方面可以有效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保护投资者利益,另一方面也促进了中央企业建立健全风险管理长效机制,值得大力推进。
“国际政治经济形势不确定性增加,在这种情况下,加强风险防范势在必行。”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袁钢明在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国务院国资委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主席季晓楠表示,管控体系的一大作用就是进行有效的风险防范。季晓楠认为,随着越来越多的央企进入金融领域,央企所遇到的经营风险也越发增大。“从目前暴露的问题来看,央企在风险防范与管控机制上的工作仍然相当艰巨。”
“自我诊断”需加强
袁钢明认为,除了国资委上层的监管之外,对于央企面临的多重风险,央企自身也应对管控机制进行“自我诊断”和创新。
“如果说业务管理部门和一线单位是安全的第一道防线,那么风险管理部门是第二道防线,审计部门则是第三道防线。在复杂的商业竞争环境中,企业如何才能有效应对各种风险,实现战略目标?” 北京英大长安风险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建炜在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只有借助科学的工具与手段,才能让企业的发展结果可以预见。对风险管理的重视应该成为每个人的职业意识。 (下转G0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