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事少薪水高”于私于公都很可怕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丁是钉
对于老板来说,最大的成本不是给合格的员工发了高工资,而是给不合格的员工发了低工资。
那么,对于员工来说呢?最不值得的事,不是干了很多活拿了很少的钱,而是干了很少的活却拿了高工资。
钱多事少离家近,曾经是对理想化职位的一种描述,大多数人都当成美差,为什么我们反而认为这是一种可怕的情形呢?
现实中,钱多事少的工作很难找到,但钱少事多的情况却很常见。先从这里切入,问题会更容易理解。
拿什么钱干什么事,拿多少钱干多少事,是很多人对待这一现实的态度。员工觉得钱少,不卖力干;老板觉得员工干事不行,不肯给员工加工资,慢慢地就陷入了一种恶性循环,无论对企业还是对员工潜在的伤害都很大。
员工的积极性都不高,创造力发挥不出来,企业就会失去发展动力,老是处在一种半死不活的状态中。而企业没有发展,员工的能力和收入得不到提升,越干越没劲头,一点点地失去职场竞争力。
曾经有一位高学历的小伙子,本来是被作为重点人才引进的。由于单位的实际情况和他最初的想象有很大差距,所以他天天抱怨单位的工资少,老板的能力差,同事的水平低。然后在单位里半干不干的,更多的时候是用来向同事发牢骚。
后来有人看不过去,问了他一个很尖锐的问题:你觉得大家水平都很差,那么哪项工作你做到全单位第一的水平?既然所有的事你都没有和同事拉开差距,你凭什么说你比别人水平高?一句话问得小伙子哑口无言。
一个人的才华和能力一定是通过成果反映出来的,而不是通过抱怨和牢骚反映出来的。
一种可能是单位就此发现了你的价值,开始欣赏和重用你,把你提拔到更重要、更有价值的岗位;另外一种可能是单位给不了你更好的机会,但你自己的水平和能力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当你去寻找新的职业机会时,你可以拿出更好的业绩和实力证明自己,并因此获得更好的职位。
这是一个开放的年代,每个人的价值都可以在市场上得到检验和体现。如果你培养了自己的水平和能力,即使你在自己的单位拿不到高工资,也一定会有其他单位愿意给你高收入。
那么,回过头来,我们讨论最初的命题,为什么最可怕的是干了很少的事却拿了高工资。
拿到一份超出自己期望的高工资,第一时间的感觉一定是兴奋和惊喜。但用不了多久,你就会习惯于这种状态,不只是最初的惊喜变得荡然无存,反而觉得一切都是理所当然。这个时候你和你公司相伴而生的风险已悄然而至。
朗讯、克莱斯勒、宝利来、柯达、世通、雷曼兄弟,这些耳熟能详的名字,都是近10年中倒闭的世界500强公司。据美国《财富》杂志报道,一般的跨国公司平均寿命为10—12年,世界500强企业平均寿命为40—42年,1000强企业平均寿命为30年,只有2%的企业存活达到50年。这也就意味着,一个人从25岁到65岁的职业生涯,恰恰和世界500强公司的平均寿命是一样长的。如果你从一参加工作就进入一个世界500强公司,很大一种可能就是你还没到退休年龄,你所在的公司已经倒闭破产。
对于职场人来说,一生中换几次工作是一种常态,一生中从没有换过工作几乎不太可能。当你寻找新的工作机会的时候,曾经事少钱多的职位就可能带给你更多的困惑。
如果你过去的工作是事多钱少,你很容易就找到一个比过去更好的、让自己满意的工作。但事少钱多的经历,可能永远无法让你找到一个称心的工作。在这种情况下,你要么是为了生计“委屈”自己,去干一个“不值得”的工作;要么你觉得所有的工作都不理想,为了面子自己去创业。即使你勉强干了一份自己不情愿的工作,巨大的落差所产生的失落感,也让你很难投入全部的热情和精力,大部分情况下很难有理想的结局。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这句形容爱情的诗,用在职场上也同样适用。如果能有一份与自己价值相当的工作,对于年轻人而言是最理想的一种状态。要是不能够,稍微吃一点“亏”也是不错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