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23版:中国国资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23版            中国国资报道
 

2016年4月26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军工央企齐聚四川 军民深度融合需“两只手”共同作用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 潘博

王利博制图

近日,在2016中外知名企业四川行活动的军民深度融合发展专题推进会上,军工集团和中物院分别与四川省政府签署了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四川省政府将与各中央军工集团公司进一步深化战略合作。

这是《2016年国防科工局军民融合专项行动计划》下发之后,十大军工集团首次齐聚签署区域合作协议。作为军民深度融合的实验区,四川在产业、资源、科技、人才等方面具有诸多优势。随着协议的签署,双方全面战略合作关系不断深化,多项产业基地项目将陆续推进落地。

签署多项

产业基地合作协议

推进会上,中核集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分别签署了加快军民融合重大产业基地和项目合作推进协议。产业基地将依托成都、德阳、绵阳的地区优势,加快构建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格局。

中核集团董事长、党组书记孙勤表示,核工业是典型的军民融合产业,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是核工业未来的重大战略。目前正在积极推进军品科研生产、核电、核技术应用,核医疗服务、核科技成果转化,矿产资源开发,产业金融等领域加快发展。

事实上,去年已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投资促进实现突破,包括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新型显示器生产线项目、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网络信息安全产业园项目、中国航天科技集团高新技术产业园项目等。

中国电子总经理刘烈宏在推介会上表示,中国电子将加快新型显示、集成电路、信息安全等上下游产业链拓展。

未来三年,中国电子将投资5亿元支持迈普研发全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可控的全系列的网络通信设备和安全产品,包括网络交换机、网络路由器等。在集成电路方面,中国电子准备投资3个亿大力发展军民两用的高性能可编程控制器的研制和生产以及可存入的片上系统(SOC)的研发。

在军民融合(北京)装备技术研究院研究总监汤文仙看来,“以军民结合产业基地为载体,加速军民结合产业向集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是推进军民结合产业快速发展主要方法之一。”

汤文仙表示,截至2014年底,2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出台了军民结合产业发展规划或指导意见。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5年底,全国共设上百个军民结合产业基地。工信部共分6批认定了27个国家新型工业化军民结合产业示范基地。产业基地的快速兴起促使区域军民结合产业规模持续快速增长。

国防军工企业

成为军民融合主力军

在政府的引导鼓励以及军工集团公司的推动下,军工高技术向民用领域的转化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汤文仙告诉记者,军工高技术有效带动了民用领域科技创新。2008—2014年,国防科技工业有关单位依托军用技术推广项目建设,先后攻克了一批军用技术成果民用产业化前期的关键难题,一批原材料、元器件、关键工艺技术等实现了突破,累计取得专利授权400多项,形成国家、行业及企业标准200余项,获得国家级、省部级等奖励100多项,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发挥了带动引领作用。

“不仅如此,还促进了国防科技工业产业结构战略性转变。”汤文仙表示,2008—2014年,依托军工高技术优势和能力优势,各大军工集团成功培育近40家具有民品开发能力的军工特色高技术企业。近几年,各军工集团公司民品产值占总产值的比例基本稳定在70%—80%之间,其中一半是军工高技术产业的产出。“十二五”以来,军工集团民品产值年均增速高于同期军品收入增速,已成为支撑军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

此外,军工技术还带动了国民经济社会的发展。汤文仙介绍道,在我国传统经济增长乏力的情况下,国防科技工业一方面利用军工技术优势,培育了卫星应用、通用航空、网络信息安全、海工装备等新的经济增长点;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军工高新技术“溢出”效益,开发出一系列军转民产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如航天一院大力推动军用技术向民用产业的整体系统转化,目前系统级转化工作已在煤化工、专用车等领域取得显著经济效益。中物院成功将科学试验离心机运用于土木工程、抗震救灾、能源开发中,将存量优势借助领域转移形成新的经济社会效益。

产业基金

助力军民深度融合

军民深度融合不仅需要技术层面的合作,良好的资金保障机制也同样重要。加大军用技术推广专项资金对优秀项目的扶持力度,可以加快军工技术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步伐。

中船重工集团董事长胡问鸣表示,要深化产融一体,中船重工集团发起设立总规模500亿元的军民融合系列发展基金,首期180亿元产业基金已设立发行。与四川省军民融合发展、军用技术再研发专项基金等一起,在中船重工10个产业板块的产融结合发展中,可以实现资本层面的军民融合,促进军民融合产业的发展。

也有业内人士认为,如果仅靠基金自身的力量仍然不能满足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的需求,应该充分发挥其杠杆放大效应。一方面,要引导社会资本、民间资金进入;另一方面,要促使银行业金融机构对军民融合项目给予信贷支持。

“拓宽军民结合产业融资渠道,政府、企业和社会多元化、多渠道的资金支持格局加速形成。”汤文仙说,“目前,大部分省市通过设立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建立政府引导基金、激励金融机构和风险投资机构参与投资等方式,支持军民结合产业发展。”

汤文仙认为,“民参军”的广度和深度仍然不够,军民融合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一般配套和传统领域多、新兴领域和关键领域少,军品研制生产的外部配套率和民口配套率依然较低,当前11大军工集团的外部配套率仅有13%,军工相对封闭的状况尚未根本改观。

汤文仙表示,要推动全要素的军民融合,发挥政府和市场“两只手”的作用。“让一切有利于军民融合的技术、信息、人才、资金、设备设施等资源要素活力竞相迸发,充分释放全社会的创造潜力,统筹推进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协调发展”。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