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10版:现代物流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10版            现代物流
 

2016年4月26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承德大数据产业园聚集效应凸显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 宋笛

4月19日,河北承德市政府在北京举行大数据产业推介暨项目招商会。在这次招商会上,承德德鸣大数据产业园、承德县服务外包产业园等园区的招商成果丰硕,包括中电长城网际、大唐融合、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等一批大数据研发、应用企业和单位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计划总投资达205亿元。

后发优势独特

拥有诸多发展机遇

承德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皇家园林、皇家寺庙群——避暑山庄和外八庙,是中外闻名的旅游胜地。而随着京津冀一体化战略的实施,承德在产业发展上凸显其独特后发优势,随着协同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让承德迎来了诸多重大发展机遇。

正如承德市市长常丽虹在招商会上介绍所说,承德是“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也是京津发展轴上的重要节点城市。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承德在发展绿色大数据、绿色云计算产业具有独特的比较优势和发展潜力。

承德环抱京津,近邻三港,一市连接“京津冀辽蒙”五省(市),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中重要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和交通枢纽,具有便利区位交通优势,承德已经融入京津1小时交通圈。同时,该地区地质结构稳定、生态环境良好、清洁能源富集、水资源丰沛、自然气候宜人,对于发展大数据产业具有天然的独特环境优势,加上传输网、互联网带宽资源充足及产业政策环境宽松等为承德做大做强大数据产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承德成为大数据、软件开发、服务外包等高端人才创意创业居住的理想地。

2014年,中关村提出将打造“京津冀大数据走廊”,驱动大数据产业发展的生产要素在京津冀地区自由流动和合理配置。随后,北京市分别与天津市、河北省签订了《共建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合作框架协议》、《共同推进中关村与河北科技园区合作协议》。协议明确提出,共同谋划打造以“中关村数据研发服务—张家口、承德数据存储—天津数据装备制造”为主线的“京津冀大数据走廊”。

据了解,工信部出台的《大数据产业总体规划》将承德列为重点支持范围。根据京津冀“6+1”合作协议,将承德确定为以“中关村数据研发—承德、张家口数据存储—天津数据装备制造”为主线的“京津冀大数据走廊”核心支撑城市之一。河北省“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支持承德建设“国家绿色数据中心”。

预计到2020年

直接产值将超500亿元

随着协同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尤其是随着一批大数据企业签约落地运营,承德发展大数据产业的优势日益彰显,应用大数据的领域日益广泛,提供大数据服务的能力日益增强。

事实上,承德作为“京津冀大数据走廊”核心支撑城市,正在加速发展成为国内外最适合大数据及其相关产业发展的地区之一,是大数据企业优化战略布局、推动市场开拓的优越之区。

预计到2020年,承德大数据产业可实现直接产值500亿元以上,带动相关产业规模1000亿元以上。

“承德将结合自身优势和功能定位,确定举全市之力做大做强大数据产业。”常丽虹表示,围绕打造“京津冀大数据走廊”核心支撑城市,建好“中关村大数据核心创业园”,全力推动中关村大数据产业基地、京津冀后台服务基地、电子信息软件基地、呼叫中心及服务业外包基地、互联网文化创意及微电影基地、数字化印刷出版基地六大基地建设。同时创建全国电子商务示范城市,争创全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

据了解,围绕打造“京津冀大数据走廊”核心支撑城市,承德形成了“一园、六领域”产业格局,一批重大项目、基地相继落地,产业集群效应正在显现。

一园即“中关村大数据核心创业园”,园区总占地面积7000亩,以承德市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载体,与中关村协同引进和集聚大数据上下游优势企业落户。其中,商务创新区规划用地1300亩,重点发展电子商务、软件外包、数据挖掘等产业;生活服务区规划用地3000亩,建设数据产业配套服务区等;基础设施区规划用地2700亩,建设IDC机房、呼叫中心等。

六领域即数据存储及灾备、公共行政服务、数据挖掘、软件外包、呼叫中心、大数据创新及培训。

六大基地即中关村大数据产业基地、京津冀后台服务基地、电子信息软件基地、呼叫中心及服务业外包基地、互联网文化创意及微电影基地、数字化印刷出版基地。

显然,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一体化的大背景下,承德大数据产业走上了快车道。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