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建设“潮起” 多地发展路径曝光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 王少杰
发展现代农业各取其道 |
发展现代农业的号角自吹响以来,各地积极跟进,发展现代农业的新理念、新举措、新成效的消息一波接着一波。不过,记者经梳理后发现,各地由于所处状况不同,其发展路径和抓手各具特色。
“大农业”格局受追捧
为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改变农业大而不强局面。安徽省在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大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生产与经营等三大体系的引领下,着眼现代农业发展的内在要求,积极架构一产强、二产优、三产活的大农业布局。
“所谓的大农业布局,实际上就是安徽在中央提出‘三大体系’下一种因地制宜发展意识。”近日,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安徽合肥市政府官员在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说,面对农产品供给结构单一,生产方式粗放、效益不高、竞争力不强、农业经营主体发育不足等突出问题,安徽省率先从农业产业体系整体谋划,着眼推进产业链和价值链建设。
这一说法,在当地不少业内人士那里得到证实。
安徽省政协委员金鹏曾表示称,农产品精深加工是打开安徽农业增值通道的 “钥匙”,要优化龙头企业扶持政策,强化金融支持,扶持形成产业集群,提高农业全产业链效益。
不仅如此,安徽省还意识到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生产体系,就是要促进农业生产更好地适应资源与环境条件,实现可持续发展。
与安徽相比,云南省对于实现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表现更为迫切。
“我省出产的农产品很大一部分还停留在原产品直接销售的初级层次。”云南省政协常委、民建云南省委副主委王清民曾表示,云南虽然拥有以畜牧、果蔬、茶叶、花卉、木本油料等特色优势产业,但存在农产品加工层次低、科技含量不高、市场竞争力弱和农产品流通体系不健全等问题。
今后,要通过抓农业园区建设、抓农业龙头企业培育扶持、抓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等工作,推动云南省高原特色农业提质增效。
追着“休闲”做文章
有媒体报道称,本月初,经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同意,农业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八部门近日联合印发《京津冀现代农业协同发展规划(2016—2020年)》。《规划》提出,力争到2020年,京津冀现代农业协同发展取得显著进展,京津农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河北部分地区、部分行业跨入农业现代化行列。
《规划》明确,按照都市现代农业区和高产高效生态农业区的布局,推进京津和河北省环京津的27个县市加快建成环都市现代农业圈,实现农业田园景观化、产业园区化、功能多元化、发展绿色化,发挥率先突破、引领带动作用。推进河北省其他146个县(市、区)打造服务都市的产品供给基地、农产品加工物流业转移承接大园区、生态修复和环境改善大屏障。
这将意味着,早在数年前,三地曾在市场对接、线路推介、项目策划及规划协调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共同推出“京津冀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精品线路,促进三地都市农业资源优势互补、共赢发展的规划梦想已变为现实。
为了紧跟京津冀都市农业建设步伐,农业大省山东则通过打造“红、黄、蓝、绿”四大休闲农业产业带,快速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整体水平。
日前,山东省提出,要以建设美丽农村为目标,树立大农业、大旅游、大文化、大产业、大市场的思路,把休闲农业发展与现代农业、美丽乡村、生态文明、文化创意、农民创业创新融为一体,打造“红、黄、蓝、绿”四大休闲农业产业带。到2020年,休闲农业经营主体达20000个、经营收入达500亿元,受益农户100万户。
未来几年,山东省继续实施省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创建活动,积极培育休闲农业景区、休闲农庄、乡村文化博物馆和农业主题公园。到2020年认定省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40个、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点100个、最美休闲乡村100个、休闲农业示范园区100个,培育省级农业公园20个。
“智慧农业”正在演绎
利用互联网提升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培育具备便捷化、精细化、个性化特征的现代农业发展新模式,正成为当前贵州积极打造“互联网+农业”专项行动计划主要发展目标。
有观察指出,贵州“互联网+农业”主要围绕在构建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体系、生产方式精准化、农业信息应用网络化及农副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等四方面展开。
资料显示,贵州“互联网+”行动计划起步较早,对农业特别是近年来贵州全力打造100个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有较好的推动作用,在既有的基础上搭建贵州农业云平台,彻底打造贵州十里不同天、不同地的山地特色高效立体农业大数据。
按照当地官方预期,到2018年,贵州将建成“农业云”、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信息管理系统等,实现100%省级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的信息管理系统服务接入;实现全省25%规模化标准园(场)开展物联网等智能化设施应用;建成基于“云上贵州”的农业云服务平台、农业科教体系信息调度平台、智慧农民培育综合业务平台、基层农技推广综合业务平台;建成基于“农业云”的农产品溯源信息服务共享平台,实现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质量安全追溯覆盖比例扩大到40%。
同样热衷于以“互联网+农业”模式发展现代农业的还有四川省。四川省早在去年5月份下发相关文件,力推“互联网+农业”中的信息化新技术,从而使农业的管理效能、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和种养效益等得到显著提升,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智慧农业”。
目前,在四川省的工作重点是选择和培育3—5个“互联网+农业”的示范点;组织1000家省级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入驻“天虎云商”等知名电子商务平台;组织全省100家休闲农业示范农庄依托麦味网等休闲农业平台为载体,开展电商服务,推进乡村旅游、观光采摘等美丽乡村建设;选择不同产业一定规模的10家农产品电商企业,创建“四川农业电子商务示范企业”。
截至目前,在推进全省分级分批开展“互联网+农业”的专题培训工作中,四川省农业厅对各市(州)、县(市、区)农业(畜牧)局长、农业(畜牧)信息员进行专题培训过的人数达千人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