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14版:现代物流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14版            现代物流
 

2016年4月19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立足区域特色 渭南经开区做大现代物流园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 宋笛 刘凌林

“充分利用全市农业资源、交通区位、人力资源和土地空间四大优势,进一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延伸加工产业链条、聚集周边食品企业和大力增加农民收入。”渭南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主任韦红革对于渭南经济技术开发区未来的发展方向做了如此的总结。

渭南位于中国版图的几何中心,承东启西、接南连北,是陕西的东大门,也是八百里秦川最宽阔的地带,如今还是“一带一路”新起点,这一地理位置的特点为渭南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发展带来了诸多的可能。

据了解,该区将全力做强特色食品(生物发酵)产业园、做大渭南现代商贸物流园、蓄势建设白居易文化产业园、构筑国家级创业创新基地。

“三政策”叠加优势

4月8日,由中国生物发酵产业协会和渭南市人民政府主办,渭南经开区管委会承办的食品(生物发酵)产业高端峰会在渭南召开。此次会议期间,来自国家部委、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行业协会、知名企业的200余位代表为渭南经济技术开发区食品产业未来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我们渭南经济技术开发区属省级开发区,地处渭河北岸,是渭南中心城市‘一城三区五大组团’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市委、市政府倾力打造的最具发展潜力、最具发展前景的渭南新区。”韦红革如此表示。

渭南总面积1.3万平方公里,总人口560万,是国家授时中心所在地、陕西东大门,属国家关中——天水经济区、晋陕豫黄河金三角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和陕甘宁革命老区等3个政策叠加的地级市。而渭南经济技术开发区是陕西省省级开发区,地处渭南中心城市渭河北岸,坐拥巨大的发展空间。

截至2015年年底,渭南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6.1亿元,同比增长36%;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4.3亿元,同比增长11.8%,其中新增规上企业5户;地方财政收入完成8096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6888万元。

布局特色产业

发展食品产业的战略紧密地契合了渭南经济开发区的优势与特点。

渭南地理位置优越,素有陕西“粮仓、棉库、果乡”之称,具备为食品(生物发酵)产业发展提供优质原料的巨大优势。

目前,市级以上现代农业园区70个,涉农企业291家,形成了以粮棉油、果蔬、奶畜、林木为主体的特色产业链,是陕西最大的果品冷藏基地之一、全国最大的绿色果品生产基地之一、亚洲最大的浓缩果汁生产基地之一。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食品加工不仅是国民经济中税收和利润较高的重要支柱产业,而且潜力巨大、可持续发展。尤其作为食品加工的核心技术生物发酵,更是附加值高、带动性强、符合未来中国人群生活需要的朝阳产业。”对于食品产业的未来韦红革如此预测。

这一产业的潜力已经逐步地在渭南经济开发区得到展现,截至目前,渭南经济技术开发区已经累计签约项目219个,总投资436亿元,其中投资过亿元的项目91个。已有青岛啤酒、四川濠吉、中垦乳业、南京雨润、上海申华、成都红新、广东日丰、立白集团、华能集团等知名企业入驻,初步形成了食品(生物发酵)产业和商贸物流两大主导产业。

“我区继杨凌之后,第二家被省政府评为‘陕西省农产品加工示范园’,被市委、市政府评为2015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优秀单位和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先进单位。目前,我们正全力申报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韦红革表示。

多渠道共赢

“我们邀请行业权威专家、科研院所学科带头人、行业领头企业代表,为渭南食品产业发展问诊把脉、建言献策,旨在壮大食品产业发展,增加渭南食品产业品牌知名度。”韦红革表示。

在4月8日的峰会上,渭南经开区与中国生物发酵产业协会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将携手共建“中国酵素城”;与上海交通大学、天津科技大学、齐鲁工业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等高校签订了合作协议,这些高校将在平台品牌塑造、中国酵素城建设、生物发酵产业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人才输送等方面全力支持经开区。

渭南经济技术开发区不仅在科技领域寻求可靠的伙伴,在峰会上,还与陕西绿创汇富农科技公司投资8.18亿元的马铃薯全粉加工项目、陕西嘉元公司投资3亿元的生物胶囊与工程实验中心、北京快醒生物解酒科技公司等5个总投资11.88亿元的食品(生物发酵)产业龙头企业签订了项目建设合同。

“目前,我区已将食品加工园,作为‘三园区一基地’战略的重要一环来实施。下一步,我们将借助这次峰会效应,把高端生物发酵产业作为食品产业园的核心产业发展、培育和壮大以淀粉糖、生物高分子材料和酵素高端生物发酵三大产业为方向,打造集研发、生产、中试、检验检测为一体的高端生物发酵产业集群,力争到‘十三五’末,建成占地2500亩、入驻企业30家以上、年产值达100亿元的中国酵素城,为全市打造新的经济增长引擎。”对于渭南经济技术开发区未来的发展,韦红革如此表示。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