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医疗”成风口 千亿市场待掘金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 石岩
先进设备助推“精准医疗”市场大开发 |
十年之前,中国社科院院士、中日友好医院院长王辰曾预测:个体化医学研究将会改写传统的医疗模式。十年之后,精准医疗正“如日中天”。
如今,精准医疗在国外大行其道、大范围进入实践,在此背景下国内外的医药巨头纷纷抢滩精准医疗市场,医药健康产业市场风起云涌。主要表现是受精准医疗的带动,精准医疗的大数据产业、个人基因测序的普及化等,带来全球健康产业的大变革。数千亿的市场“蓝海”逐步开启。
看病“精准”起来了
到医院看病,医生会根据病情和经验给患者开药。大多数状况,病状相似,治疗也相同。但为什么“同病同药”的情况下,有的人就起到了作用,而有的人就是没起到作用?
“这是因为每个人的基因差异,导致药物对人的作用有所不同。纵使同种病的患者都用同一种药,但因为患者个体之间差异,使同一种药对每个人的作用也不尽相同。”中日友好医院精准医学中心教授王鹤尧在《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伊始,就道出基因检测的作用。
“精准医学就是结合每个人的个体特征,提供个性化的预防和治疗方案,实现同病异治。”王鹤尧说,一切个性化预防和治疗的前提是能够准确判断个体基因信息,基因检测是精准医疗的基础。
据了解,临床上大多数药物的治疗有效率为20%—80%,部分患者在药物治疗后无效,导致病情延误,部分患者甚至会出现严重的药物毒副反应。王鹤尧告诉记者,在人群中有部分人由于基因突变,会对某种药物出现不良反应,基因检测就能找到这部分人,为其规避风险。
正因为如此,近一二十年内,以美国为代表的技术领先国家开始着手建设“精准医疗计划”。
美国看似突然爆发的“变革”,其实已是经过了长期的积累和酝酿。可以说,从“人类基因组计划”到“肿瘤基因组计划”等多个大型基因组研究计划,再到“精准医疗计划”,美国在按照既定的目标一步一步向精准医疗迈进。
“近年来,美国批复了两个多亿美元的专项资金来布局市场,但在这之前,他们已经有了几千亿资金的基础。”王鹤尧介绍,在2006年,美国的一家权威机构就做过统计,基于这一年对基因技术的成果转化,当时已经有69个药品的说明书发生变更,并标明用此种药品要检测某个基因才能使其更加安全、有效,以达到节约的目的。“可见其技术转化成果喜人,业务开展之早。”
精准医疗中国早有研究
虽然精准医疗是去年才成为覆盖全球的热门话题,但我国对这个领域的关注始于上世纪70年代后期。
“国内推动的精准医学,被不少人认为是跟风美国‘精准医疗计划’。但其实早在上世纪70年代后期就已经有了个性医疗的概念,这并非美国首创。”王鹤尧说,目前我国将精准医疗用于癌症治疗的例子已不鲜见,这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其实,精准医疗的理论其实并不新鲜。中医就有辨证施药,因人、因时、因地而异灵活开方的传统。但近年来,人类基因组测序技术的革新、生物医学分析技术的进步和大数据分析工具的出现,构成了精准医疗的现代技术基础,这让精准医疗概念的推出正当其时。
“电子技术、基因技术、信息技术给我们研究提供更多的手段,让我们从基因组学的角度去阐述现在复杂的疾病,从而提供精准的判断和诊疗。”王鹤尧表示,精准医疗将从根本上改变目前的就医模式。
据了解,精准医疗的最终目标是以最小化的医源性损害、最低化的医疗资源耗费来获得最大化的治病效益,前景非常大。在美国就有数据表明,用1000美元用来基因检测,可节省上万美元的治疗费用。
在2004年前后,中科院院士王辰就说过:“我们要涉足个体化医学研究,这个领域十年后一定是个热点。”果不其然,现在精准医学“如日中天”。
“也正是从那时开始,我们就一直做相关的科研工作。”王鹤尧介绍,他们正积极建设精准医疗的网络体系。“我们已联合中国健康促进会无偿资助了160多家医院,建立基因检测实验室。网络的建立就是为了把最新精准医疗知识转化成普及患者的成果。
有业内人士也称,从技术准备角度来看,“千元基因组”已经实现,为精准医学、改变医疗模式提供了技术保障。
巨大市场待挖
精准医疗行业在美国已经发展成盈利性产业。预计到2019年,全球仅伴随诊断市场规模就将达到56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8.1%。
也有数据表示,目前全球精准医疗市场规模已经突破600亿美元。今后5年,全球精准医疗市场规模还将以每年15%的速率增长,国内增速超过20%。
在我国,国家层面也非常鼓励精准医学的普及和发展。
2015年科技部召开“国家精准医疗战略专家会议”,组建19人专家委员会,并计划在2030年前,在这一领域投入600亿元。
随着精准医疗“十三五”规划的出台,目前有为数不少的单位都在申报相关课题。
“依我看在这期间中国的精准医学最起码有五大任务,最主要的是做基础性的研究,在全世界范围内建立精准医学网络就是其中之一。”王鹤尧说,政府的用意很明显,就是在政策方面要求使其有承接和输出的窗口——医院要干这件事,得惠及大众。
有业内人士也表示,精准医疗是个系统工程,大数据是基础,基因测序是工具,只有软硬件有机结合才可能实现技术上的精准医疗。
目前,精准医疗更多地集中在人类对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上。传统的药物治疗,由于没有考虑到个体基因的差异性,在用药效果上会产生很大的差异。基因检测可以帮助医生基于基因分析,选择潜在的靶向治疗药物。
当前精准医学正逐渐从宏观层面对“症”用药向更微观的对基因用药转变,这无疑又迎来一片数以百亿计的“蓝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