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5版:管理创新大会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5版            管理创新大会
 

2016年4月19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201项国家级企业管理创新成果发布

2016年全国企业管理创新大会召开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 陈玮英

2016年全国企业管理创新大会会场
李德成

2016年全国企业管理创新大会于4月17日在北京召开。会议以“践行五大发展理念,推动企业提质增效”为主题,就“十三五”时期企业转变经营理念与发展方式,主动适应、把握和引领经济新常态进行了深入研讨。会议同时发布和推广了201项“国家级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其中一等成果31项、二等成果170项。

第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原国务委员,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会长王忠禹,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党委委员、秘书长阎晓峰出席会议并讲话。全国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审定委员会主任邵宁作主旨发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兼国家统计局局长、党组书记宁吉喆就当前经济形势进行了专题报告。中国企联驻会副会长黄海嵩、尹援平等出席会议。工业和信息化部产业政策司司长许科敏宣读了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冯飞的致辞。大会开幕式由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理事长李德成主持。在下午的专题会议上,中国企联驻会副会长李明星总结了中国企业联合会管理现代化工作委员会一年来的主要工作并就下一届国家级企业管理创新成果申报重点等进行了说明。下午专题会议由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常务副理事长于吉主持。

王忠禹在题为《践行五大发展理念 推动企业提质增效》的讲话中强调,企业要创新发展,创新是引领企业发展的第一动力;企业要协调发展,协调是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前提;企业要绿色发展,绿色是企业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企业要开放发展,开放是企业“走出去”的必由之路;企业要共享发展,共享是企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要求。

王忠禹指出,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希望广大企业深入学习贯彻“五大发展理念”,主动适应、把握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推动企业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推进结构性改革为重点,着力加强创新驱动、结构调整、低碳循环发展、开放合作和提质增效,为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阎晓峰在致辞中表示,2015年是“十二五”收官之年,国有企业发展质量进一步提高,转型升级的步伐有所加快,创新能力持续提升,国际化经营的步伐稳步推进,涌现出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骨干企业。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面对经济新常态,我国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也将面对更加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和诸多新的挑战,对企业改革发展和管理都将产生重大的影响。因此,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必须面对新形势,适应新情况,取得新突破。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落实发展新理念、走出转型升级的新路子。

邵宁在题为《依靠创新驱动实现企业发展提质增效》的主旨发言中,深入分析了“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基调及其对企业的挑战和要求,对新常态下企业管理创新的重点和趋势进行了概括。他表示,第22届国家级管理创新成果集中体现了我国各类企业在积极推进新一轮国有企业改革、扎实推进结构调整、探索“互联网+”的新型经营模式、坚持自主创新与产业发展相融合、积极开展以降本增效为目标的管理创新等方面取得的成就。他希望广大企业在企业改革、收购兼并、协同创新、市场开拓、绿色发展、智能制造、国际化经营、产能调整优化、商业模式创新、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和谐劳动关系建设等当前企业改革创新的难点、热点问题方面有更新的突破。

宁吉喆就当前经济形势进行专题报告时指出,要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实行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总体思路,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加强供给侧的结构改革,把握稳增长和调结构的平衡,保持经济运行的合理区间,加快培育新动能,抓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加强民生保障,切实防控风险,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总经理樊友山、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陈虎和江苏亨通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吴俊雄分别就国企改革、全球化经营和智能制造进行经验交流。会议还发布了《互联网+时代我国企业管理变革研究》和《企业智能制造进展和趋势研究》报告。来自全国各地国资委、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中小企业主管部门、企业联合会、全国性行业协会、中央企业和中国500强等企业代表300多人参加大会。

全国企业管理创新大会自2003年起每年举行一届,是具有较大影响的全国性企业管理经验交流会议,得到了政府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企业家、管理专家的积极参与,在总结和推广新时期我国企业管理创新经验、探讨企业改革和管理面临的突出问题、传播国内外先进管理理论和方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