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10版:生物医药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10版            生物医药
 

2016年4月12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生命产业园建设 要多打“配合战”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石岩

生物医药产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工程延伸的产业类别,它不仅事关投资主体,还事关政府管理以及终端受众。因此,在大力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的同时,我们认为,既要保护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又要加强宏观引导。

而对园区本身来讲,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园,应建立有效的创新扶持政策,加强和完善园区的孵化功能,完善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政策和措施,形成园区与高新技术产业“配合”发展的局面。

对于企业而言,其本身的创新性不足,也严重影响了医药产业园区的原始创新能力。

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会长于明德曾表示,在“药谷”内,由研发药企带动的新一轮产业升级,对中国医药产业的发展,无疑将产生积极的影响。其中的研发中心,必然从产品的开发技术,进而带动整个研发链上所有环节的进步。

因此,对研发创新型企业,在发展初期给予其合理的优惠政策加以扶持,吸引优秀的有研发能力的大企业进驻,逐渐提高医药产业的集中度和研发创新度似乎也是关键一环。

但是,在一哄而上的背后,有一点应该引起注意,那就是有些园区,在建立时缺乏明确的定位,过于追求发展的规模和效益,对产业结构调整、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理念等方面,认识不够全面,表现在园区内的各组成部分之间、各生产经营要素之间,彼此之间没有充分渗透,导致园区内部的经济实体间,缺乏有效的交流与合作,有的甚至出现,只有独立企业,而没有形成互补的产业链,企业与企业之间未能相互合理化、有机化分工。

随着政策刺激的逐步深化,各级政府及企业对生物医药领域的投资热情正在逐步提升,在大量资本投向生物医药类产品的研制时,作为园区的运营者,在做好资本资源的引导时,一定要重视资源的整合,打好园区建设中的“配合战”。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