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6版:现代物流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6版            现代物流
 

2016年4月12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流通信息节点急需打通 建设物联网有效大数据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 宋笛

李克强总理在4月6日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中指出,要突破信息基础设施和冷链运输滞后等“硬瓶颈”,打造智慧物流体系,发展物联网。

在信息化普及的今天,物流体系与物联网结合的趋势已经日益明显,随着“一带一路”的逐渐发展,对于物流体系的需求日益旺盛,信息化与大数据等新方式已经在物流行业的一些领域出现并应用。

而在未来数年,随着政策对于物联网的推动,在物流领域,物联网以及基于此的更为广泛的大数据也将得到进一步应用。

物流信息化分布不均衡

4月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中提出要发展物联网,尤其要加大农村宽带建设投入,带动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为农产品销售提供便利,既促进农民增收,又丰富城市供应,使市场价格合理稳定。

信息化在物流行业中存在着不均衡分布的态势,在目前的快递企业和以苏宁、京东为主的商贸企业中,信息化的构建较为完整,京东青龙体系的负责人曾告诉《中国企业报》记者,在不久前,京东已经实现了终端电子签收,在包括仓储、配送的整个物流流程中,已经基本实现了电子化的信息录入。

而在干线部分,这一种信息化的进程就要缓慢许多。据记者了解,在一些零担园区,信息孤岛的现象普遍存在,在一些园区,为了对接上游货主方而采用不同的信息接口是很普遍的现象,这一情况导致各个园区之间难以做到信息的互联互通。

据一位园区方面相关人士表示,在很长的时间中,园区的信息沟通都依靠园区的“信息部”来做,而很多互联网企业尝试切入园区业务时,也必须与“信息部”进行沟通,甚至于有时候从事的业务类型会与目前的“信息部”业务产生冲突。而这些“信息部”能够做到的是在园区内部进行车货信息沟通,但很难与其他园区建立广泛的联系。

基于物联网的大数据

园区的信息困难一部分是来自于信息端口的非标化,更为深刻的原因在于园区硬件系统的落后。

从事园区信息化的广州海豚科技CEO陈豪曾对记者表示,园区的信息化并不仅仅是数据和软件的问题,大数据和信息化本身是需要一整套硬件设施支撑的。

硬件设施包括园区停车区域管理设备,仓库信息录入设备等多种信息化装备,而这种硬件设施的缺乏正是目前园区信息化数据化推广难的症结所在,特别是在一些传统的货运园区,内部的管理本来就处于一种较为松散的状态,园区依靠向专线和三方企业收租盈利,对于信息化基础设施的投入兴趣并不高。

“大数据不可能是建立在纸和笔的记录上,这种实效性和信息量是不足以支撑一个真正的大数据。”京东青龙系统负责人这样表示。

而这也是园区发展的下一个方向,利用物联网的思维,对于园区内的各个节点设施进行智能化和信息化改造,让信息的记录进入一个真正的电子化状态,从而真正地形成一个园区的有效数据记录。

基于此,再将各个园区的信息节点打通,让园区间建立通畅的信息渠道,通过这种渠道,实现一个真正的园区大数据,在这个数据的基础上,才能够实现对于园区和物流各个环节的优化,改良不同设备性能和管理的方式,最终实现物流效率的大幅度提高。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