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管齐下降低企业成本 是供给侧改革的关键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李宏
4月1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到国家税务总局、财政部考察时强调,衡量全面实施营改增改革成效最重要的标志,就是把结构性减税措施落到实处,让广大企业受惠,要精心组织实施,把改革“红包”实实在在发到企业手中,以政府收入做“减法”,换取企业效益做“加法”、市场活力做“乘法”。
而笔者认为,只有从立法机构、政府和企业多层面共同发力降低企业成本,才能从根本上实现企业提质增效,促进经济发展。
以往,人们通常会把降成本看做是企业自身的责任,因为从微观上看,企业内部挖潜降低综合成本,能有利于应对经济困难,增强竞争力。但从宏观来讲,仅靠企业个体完成降成本还远远不够,政府在全力实施营改增降低企业税负的同时,理当大刀阔斧直击企业成本主要痛点。
一是降低法定成本。由于我国法定的税收和社保缴付增长加快,已超过工资总额增长速度。这些法规成本只能靠修改完善现有法规实现。但是,降税要伴随政府开支的减少,否则只会增加财政赤字,造成国民经济失衡。
二是降低社保成本。数据显示,当前我国社会保险五险费率合计为39.25%,再加上公积金,意味着企业给员工发薪水,近一半被五险一金“吃”掉了。人力成本居高不下,让不少企业家叫苦不迭,企业运营负担沉重。去年,国务院常务会议两次要求下调失业险、工伤险、生育险费率。据测算,每年可为企业和职工减负670亿元左右。通过调整社保费率增加企业利润,提升企业扩大再生产的意愿,引导更多资金为实业输血而不是用于投机活动。
三是降低企业对市场机会做出反应要付出的成本。比如儿科医生短缺问题,我国能够供给的医疗服务资源在对巨大潜在的医疗需求做出反应时遭遇了障碍。在加强公共服务、让更多人能看得起病的同时,应动员更多的医疗服务资源来增加供给。这就要靠医疗价格机制让更多的人愿意学医从医,愿意参与医疗服务。通俗点说,儿科医生大力度提薪之日,才是缓解儿童看病难之时。
四是降低企业获得市场关键要素的成本。比如房地产热,虽然全国库存过量,降库存的问题突出,可一线城市却房价冲高,说明土地分配无法对各地市场作出灵活反应。我国的土地制度已经不适应当前经济现实的要求,应该以行政手段调控指标,由不同城市按现实的需求决定房源供应的多少。如果市场主体看到了市场机会,想做出反应,但无法获得需要的要素,降成本的过程就会变得非常缓慢。
总之,只有多管齐下,从根本上系统降低企业成本,才能切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是我国应对转型,走出经济困境,争取更好经济前景,增强国际竞争力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