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制度笼子” 牢牢“关住”权力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李满起
对“一把手”的权力监督,一直以来都作为监督工作的重点课题而备受关注。如何破解“一把手”监督难题,习近平总书记给出了答案: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国有企业要健全完善权力运行监控机制,量身打造“制度笼子”并牢牢“关住”权力,从而形成“不能腐的防范机制”,这是加强权力监督的核心和关键。
度身定制“制度笼子”,稳固权力监督的核心。
“一把手”权力监督之难在于缺位,破题的核心在于形成常规、有效的监督。现实中,一些企业、一些部门的“一把手”权力集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决策“一言堂”、用人“一句话”、用钱“一支笔”等现象。解决问题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建立权力运行监控机制,用机制和制度编织致密、坚实的笼子,通过适度分权、机制监控等措施把“一把手”的权力关住,使其在制度的约束下按正确轨道运行。从这个意义上,打造“制度笼子”是加强对“一把手”权力监督的核心。它对企业管理中每一项权力的运行,以至于每项权力运行的重点环节的监督都做出了必要规制,使“制度笼子”更加坚实、致密,也使其成为符合企业具体实际的“制度笼子”,借以形成稳固的权力监督核心。同时,“制度笼子”要度身定制,要在保证监督效能的前提下,综合考虑行业特点和企业管理文化等诸多因素,把监督融入管理,使“制度笼子”致密、合身。
全面强化制度刚性,扭住权力监督的关键。
有了“制度笼子”,还要把权力“关住”。制度的刚性取决于制度设计本身和制度落实。因此,完善制度设计、强化制度落实,是加强对“一把手”权力监督的关键。在整体制度体系设计方面,企业管理基本制度与权力运行监控机制专门制度两者要有机统一,前者是基础,后者是关键。在制度落实方面,运用“公开透明”和“科技监控”两大武器,通过有效的、科学化的监督,强化制度的刚性落实。
其一,以权力公开透明为重点的监督约束系统。一是权力运行全面公开。区分不同权力事项,采取职代会、各种会议及文件、局域网和公开栏等相应适合的公开形式和公开范围,把公开透明贯穿于权力运行的各个环节。二是公开过程全面监控。依据权力公开的形式和范围,采取纪检监察、人力资源、审计、财务、工会等监督主体事前监督以及业务职能部门流程监控和员工公众监督相结合的监督方式,保证权力公开的真实性和制度的刚性落实。
其二,以科技手段为主的网络监控防范系统。一是建立权力运行计算机专用网络监控,实时掌握所有监控职权运转情况,实现监控横向到边。二是升级改造专项业务管理网络系统。如在ERP管理系统、资金管理系统等专项业务管理网络系统中植入监控窗口和程序锁,赋予监督部门对职权运行的监控功能,实现监控纵向到底。三是针对重点职权研发权力运行监控专用软件。
合理配置权力资源,提高权力监督的效能。
“关”住权力,不是让权力在笼子里僵死,而是要让权力在制度框架下尽最大可能发挥效用。应以“三重一大”为重点,在权力配置中至少做到“四个规范”。一是规范重大决策权,防止决策“一言堂”。要切实把班子议事规则落到实处,凡属企业重大决策都要按议事规则实行集体领导、个别酝酿、民主集中、会议决定,由集体讨论作出决策。二是规范选人用人权,防止用人“一句话”。明确“一把手”不直接分管人事,严格按干部选拔任用的有关规定和程序落实。三是规范财务管理,防止用钱“一支笔”。明确“一把手”不直接分管财务,按照审批权限,较小数额的资金支出,由分管领导审批,超过数额限制的资金使用须经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决定。四是规范重大工程管理,防止工程“一手抓”。明确“一把手”不直接分管重大工程,把落实重点工程报建、工程预决算、重大工程招标、重点工程后评价等项制度作为规范工程管理的重点,依靠制度落实防止人为干预。
用“制度笼子”“关住”权力,会使一些人感到办事“不方便”,甚至影响积极性。笔者认为,最基本的要引导提高两个方面的认识。一是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是束缚也是激励,“关”是要激励掌权之人正确履职用权以促进企业发展,造福企业员工。二是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是监督更是保护。“关”的意义在于让掌权之人不专权、不越权、不谋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