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13版:中国残疾人就业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13版            中国残疾人就业报道
 

2016年4月5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夏:30多万残疾人享受改革“红利”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王少华 屈晓林

宁夏回族自治区副主席李锐与淘宝云客服人员亲切交谈

推出六项举措,升级团队形象

“在全区党群口行风评议中,我们残联取得第二名的好成绩。”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残工委副主任、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娄晓萍表示。近年来,宁夏残联持续推出六项举措“强身健体”,提升团队整体形象。

实施“强基育人工程”。培训专门协会负责人263人、专职委员342人。自治区各专门协会全部通过社团法人注册登记,并积极履行职能,全年共开展各类残疾人主题活动12场(次),参与残疾人2000多人。实施残联系统干部能力提升计划,在北京大学举办全区残联系统干部能力素质提升研修班,举办业务培训班11期、残疾人事业大讲堂5期,培训1000多人(次)。推荐残联干部跨行业挂职锻炼1人,基层挂职交流1人。对残联15名处级干部、6名科级干部进行轮岗交流,提拔任用处级干部4名。

推行绩效考核制度。按照“年初建账、年中查账、年末交账”的目标要求,完善绩效目标管理考核方案,建立“月自查、季督查、年考核”制度,把基层残联工作与项目资金分配相挂钩,使残联系统创新力、执行力得以提升。

创新工作思路。积极想办法解决残疾人专职委员“待遇低、流动大”的问题,确保了残疾人专职委员全覆盖。推行定期研修、现场观摩等制度。开展各类岗位技能大练兵、大比武活动。推行残联干部地域间、部门间、行业内的挂职交流。工作思路的创新,打造出了一支政治强、业务精、肯奉献、能担当的残疾人工作者队伍。

实施追责问效。宁夏各级残联把残疾人脱贫攻坚纳入年度绩效管理内容,制定了路线图,建立了责任制,划定了时间表,立好了军令状,层层压责任,有力提升了工作效率。宁夏残联把残疾人脱贫攻坚作为现场观摩、绩效考核和督导检查的重点,奖优罚劣,对慢作为、不作为的进行通报批评,形成了先进者快马加鞭,落后者奋勇争先的良好格局。

严细资金分配。宁夏残联结合地方扶贫开发的“总盘子”,认真分析研究残疾人项目资金使用方式,科学统筹,精打细算,规范管理,严格支出,把有限的资金都用在了刀刃上。

深化党风廉政教育。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完善风险防控措施,加强项目资金审计监督,树立风清气正的行业形象。

创新工作理念,推动斯达克助听项目落地

“我们残联创新工作理念,转变工作方式,上通领导,下联群众,内合部门,外交社会,和上上下下、方方面面的人通信息、打交道,像一个社会活动家那样去联络、宣传、动员、争取,我们争得了多方支持,寻求到了更多合作,其中在2015年为听障残疾人争取到了美国斯达克听力基金会和中国听力医学发展基金会的支持,促成斯达克‘世界从此欢声笑语’助听项目落地宁夏”。娄晓萍介绍。

为保证斯达克助听项目精准惠及到每个适合佩戴助听器的听障人,宁夏各级残联齐心协力,团结合作,抱着“不遗漏、不错过、不遗憾”的三不原则,在历时八个多月的时间里,在相关八部门的全力配合下,做了大量工作,付出了艰辛努力,高质量地完成了全区听障残疾人动员申报、前期筛查、测听取样、现场验配、后期回访等各阶段工作。为全区3456名听障人免费适配助听器6680台,总价值4000多万元,适配率达到97%以上。提前25年解决了听力残疾人康复难题,创得了全区国际性慈善救助的“第一大单”。听障人张某戴上助听器后激动地说:“我听到了,我听到了,感谢残联,我可以和‘他们’一样工作生活了!”

宁夏回族自治区地广人稀,住户极为分散,而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专项调查又是一项浩大而艰巨的工作。为准确掌握全区45.2万残疾人的残疾程度、生活状况、文化水平、基本公共服务状况、个体技能与各种需求,2015年,宁夏残联在区政府残工委的统一部署下,牵头组织11个部门,抽调4950名调查员,在半年多的时间里,顶风沙、冒雨雪,行程数百万公里,上山下乡,走街串巷,进村入户,登门访查,不留死角,不留空白,对全区持证残疾人进行了“一对一”的调查登记,并录入其数据、做出初步统计分析。累计调查录入残疾人20.81万人,入户调查19.78万人,电话调查4697人,入户调查率97.7%,各项数据指标均达到国家规定要求,获取了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状况的第一手信息。为推动完善残疾人事业顶层规划设计,为残疾人提供精准化服务提供了重要依据。

多项惠残政策,使30多万残疾人受益

“残疾人是弱势群体,需要我们全社会的帮扶与关爱”。娄晓萍说。

近几年来,宁夏残联相继出台了30多项重大惠残制度。出台《宁夏重度残疾人生活津贴发放办法》,为8.6万名重度残疾人每人每年发放1200元生活补贴,年发放生活补贴达1.04亿元;出台《宁夏促进残疾人按比例就业实施办法》,明确各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新招录、招聘公务员和工勤人员时,除特殊岗位外,不得设置条件限制招录招聘残疾人。各类企业根据行业特点,招录适合的残疾人就业,并签订劳动合同,实行同工同酬,年均新增残疾人就业2000多人;出台《宁夏残疾人扶贫基地扶持管理办法》,全面推进残疾人就业扶贫基地建设,建成残疾人集中就业基地、创业园区和扶贫基地40多个,吸纳安置残疾人就业5000多人;出台《关于贯彻落实特殊教育计划(2014—2016)实施方案》,形成了覆盖学前至大学教育阶段的残疾人就学保障机制,累计资助残疾学生7000人,其中2015年有104名残疾人在资助下考入高等院校,创历史新高。盲人考生黄莺以总分530分(超过宁夏一本录取分数线85分)的成绩,被武汉理工大学录取。

按照“建设标准化,管理规范化,运营多样化”思路,研究制定了《宁夏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建设标准》,对全区托养机构(包括日间照料)开展了专项督查,建成标准化托养中心15所。同时认真实施残疾人居家托养服务项目,为1.17万名残疾人发放居家托养补贴648.5万元。

2015年,自治区残联会同民政厅、财政厅出台残疾人最低生活保障特惠政策,残疾人低保救助金支出比2014年增加2400多万元,10.43万残疾人直接受益;会同扶贫办、财政厅制定《宁夏“阳光助残小康计划”实施方案》,力争5年内精准扶持7500户贫困残疾人家庭实现脱贫增收;会同综治委等七部门出台《关于加强肇事肇祸等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救治救助管理办法》,建立综合预防和控制重性精神病人肇事肇祸行为的长效机制。

推动教育部门出台残疾人中考“降分”、高考“优待”等政策,提升残疾人教育保障能力;起草并推动出台《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的实施意见》,科学确立了全区加快残疾人小康进程的发展目标、主要任务、保障措施,为残疾人事业改革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方向指导、政策支持和项目支撑;研究起草并推动出台《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办法》、《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办法》,从全区层面全面建立残疾人福利补贴制度,实现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全面覆盖、应补尽补。

对全区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家庭中的残疾人,在家庭人均补差金额基础上增发10%的最低生活保障金。对低保家庭中实现就业且收入高于低保标准的残疾人,给予1年的最低生活保障渐退期,10万多名残疾人受益;出台关于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精神残疾人救治、扶残助学、托养服务、家庭无障碍改造和机动轮椅车燃油补贴等六个项目资金管理办法,不仅为5300名贫困精神残疾人进行了医疗救助,而且年均撬动市、县(区)两级政府投入1000多万元,残疾人受益面扩大20%以上。

另外,由自治区残联会同自治区财政厅、体育局起草的《宁夏回族自治区体育运动员教练员参加各类运动会奖励办法》已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通过,对参加国际残疾人奥运会、国际残疾人特殊奥运会、国际残疾人聋奥会、世界残疾人锦标赛、亚洲残疾人运动会、亚洲残疾人锦标赛、全国残疾人运动会,全国残疾人特殊奥运会、全国残疾人聋奥会、全国残疾人锦标赛并获得奖励名次的运动员、教练员及有关单位、人员,给予不同级别的奖励。在国际残疾人奥运会上获得前三名的运动员,分别奖励60万元、30万元、16万元;在全国残疾人运动会上获得前六名的运动员,分别奖励30万元、20万元、10万元、6万元、4万元、2万元。对运动员在比赛中创造纪录的,在原有奖励外,对世界纪录奖励10万元,亚洲纪录奖励6万元,全国纪录奖励3万元。

加强阵地建设

构建残疾人康复网络

为使残疾人康复训练有场地、有器械、有老师,宁夏残联推出一系列康复项目。宁夏残疾人康复中心全面开工,已完成主体工程;争取中央补助资金3440万元,启动实施石嘴山市、吴忠市残疾人康复中心和6个县级康复托养中心建设项目,建设规范化社区康复站60个;22个县(市、区)已建成县级康复中心12家、民办康复中心5家、社区康复站703个,年提供社区康复服务2.29万人(次)。另据不完全统计,已完成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训练800名,培训社区康复员及家长1000人,安装假肢240例,配发辅助器具1.3万件、轮椅3350辆、康复器材60套,实施贫困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1600户,累计让20多万残疾人享受到基本康复托养服务。发放康复贴息贷款105万元。

另外,还通过网络公开招募等方式,在全区建立11支助残志愿服务队,启动志愿者助残“阳光行动”,实现了志愿助残的常态开展。

宁夏残联秉持人道、廉洁、服务、奉献的理念,着眼解决残疾人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精心组织实施残疾人民生项目。

积极推进政府购买服务试点工作。会同财政厅制定《政府购买残疾人服务试点工作实施办法》,争取中央财政专项资金125万元,在4家残疾人社会组织开展试点,试点经验在全区交流推广。

开展残疾人政策法规“三进”活动。举办首期全区残疾人权益保障行政执法资格培训班,推行“五个一”文明接访工作规范,使法制维权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进一步增强。

召开全区残疾人工作现场观摩会。培育打造观摩点22个,初步形成了你追我赶、务实创新、竞相发展的创业氛围。

投入资金170万元,对149所盲人按摩机构给予资金补贴,全区盲人按摩机构发展到178所,从业盲人达到347人,不仅解决了盲人生存问题,而且帮助盲人实现了人生价值。

举办计算机、工艺美术、服装、手工制作、插花艺术、种养殖等技能培训班,已培训数万人(次),促进了残疾人就业。

实施千名残疾人淘宝“云客服”就业计划。举办培训班18期,355人上岗就业,人均月收入2000元以上,最高月收入6000元,开辟了残疾人居家就业新路径。今年20岁的崔垚垚因患脊髓炎站立不起来,不得不中断学业。她表示:“如果努力工作,一个月可以有三四千元的收入,淘宝‘云客服’让我体会到了工作的乐趣、帮助他人的愉悦,我会变得更自信、更充实、更乐观。”

争取宁夏迈乐森橡胶制品有限公司支持,建立残疾人就业孵化中心,已安置残疾人就业50多名,人均月收入3000元左右。

引进深圳恒源人造花有限公司残疾人就业项目,成立了隆德人造花有限公司(残疾人集中就业基地),提供残疾人就业岗位300个,已有100多残疾人就业,每人月收入2000多元。

加强信息网络建设。及时对残疾人信息数据动态进行更新,建立了“互联网+”服务平台和产业融合平台,建立了残疾人事业“大数据”,有效促进了残疾人就业创业。

开通地方残联官方微博、微信。发布招工信息、残疾人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优惠服务等。同时残疾人可以查询残疾证的办理进度、投诉和维权、举报官员不作为,还能通过微信平台与官方进行一问一答的互动。

宣传残疾人事业

展现残疾人风采

为进一步激发残疾人奋发向上的精神,引导更多残疾人自强、自立、自尊、自信,宁夏残联围绕重要节点、重要文件、重要活动,展开重点宣传,先后举办了“全国助残日”、“国际残疾人日”系列宣传活动,推动全社会关注残疾人事业。在《宁夏日报》刊发专版3期。在宁夏电视台、宁夏人民广播电台播发专题节目53期。在区内外媒体发布新闻稿件537篇。在中国残联《残疾人工作要情》刊发区工作要情13篇。在门户网站转发工作信息400余篇。收视率最高,最权威的媒体——中央电视台对全区残疾人扶贫开发工作做了专题报道。多角度、全方位对残疾人事业的宣传报道,起到了引领人、感染人、激励人的作用,形成了“残健共融、扶残济困、自强自立”的社会氛围。

(下转第十四版)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