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9版:现代农业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9版            现代农业
 

2016年4月5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

维护农民相关利益是现代农业转型重要路径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 洪鸿

宋清辉

本报记者 洪鸿

“十三五”规划明确指出,要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改革体制机制、推动协调发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扶贫开发等方面取得明显突破。未来五年如何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传统农业如何向现代农业转型?在转型过程中又会出现哪些困难?将如何解决转型过程中的难题?

3月21日,《中国企业报》记者与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对话,对中国现代农业转型发展的现实路径进行了深入探讨。

《中国企业报》:中国农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你认为在转型发展方面应该做出哪些努力?对于现代农业企业来讲,应该从哪方面发力?

宋清辉:现代农业转型发展应加快农业技术创新,需要引入农业、机械、制造业的高端人才。在当前背景下,政府可以从扩大高校对“三农”科目的招生入手,高考适当降低和“三农”相关学科的分数线,适度扩大招生范围,培养更多农业方面的人才。

政府还需要对人才进入农业、农业企业出台有效的激励政策,吸引更多的人才快速进入农村。这不仅能够提升现代农业的技术水平,还能起到三四线城市去库存的作用。

在资金方面,政府可以采用适当的补贴、减税等方面的措施,同时为企业开辟物流渠道、经销商等,降低农村企业的经营成本和运营难度。

对现代农业企业而言,要做的事情不是埋头苦干,而是要到销售市场上去调研农产品销售情况、购买人群、产品到底是否与市场相匹配。如果目标市场匹配,就可以引入更好的技术设备;如果和市场不匹配,需要思考新的农业方向、战略发展,采用新的生产方式等。

但无论如何,提升农产品质量是现代农业企业生产运营最重要的底线,一旦食品安全无法保证,即便发展成为龙头企业,也会瞬间崩塌。

《中国企业报》:作为经济学家,你对现代农业发展有过什么样的思考?中国的现代农业发展在转型过程中还存在哪些问题,能否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谈谈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的现实路径?

宋清辉:农业发展还面临难以规模化的问题,小户、分散型种植的情况还大量存在,这和人们长期的习惯相关。另外,大量农村缺少农业企业,没有农业与现代工商业的联系。这也导致长年无法创新、效率低下、收益不高、外部资金不愿意进入等原因。

我认为,维护农民、农业等相关利益是实现中国未来现代农业转型发展的重要路径。维护农民、农业等相关利益,还需要像防治工业污染一样防治农业污染。近年来出现耕地质量下降、地下水超采、农业面源污染加重等问题。一些农业发展较为落后的地区生产方式会给土壤带来一定的损害,例如不合理的施肥会导致肥料利用率低,作物产量下降,不仅影响了环境,还阻碍了我国第一产业的健康发展。

另外,农村反腐也是一大要点,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加大对农民群众身边腐败问题的监督审查力度,重点查处土地征收、涉农资金、扶贫开发、“三资”管理等领域虚报冒领、截留私分、贪污挪用等侵犯农民群众权益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为农业发展营造有利的环境。

《中国企业报》:“十三五”规划对现代农业发展将会产生哪些影响?在未来五年,现代农业企业应通过哪些新谋划抢占先机?

宋清辉:“十三五”规划指出,将健全现代农业科技创新推广体系,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加强农业与信息技术融合,发展智慧农业,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按照“十三五”规划纲要,“十三五”期间应该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完善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实现多种形式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同时,还要健全有利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成长的政策体系,引导和促进农民合作社规范发展,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大力培养新型职业农民。要鼓励和支持工商资本投资现代农业,促进农商联盟等新型经营模式发展。此外,还要实现农业社会化服务支撑工程,培育壮大经营性服务组织。加强农产品流通设施和市场建设,完善农村配送和综合服务网络,鼓励发展农村电商,实施的特色农产品产区预冷工程和“快递下乡”工程将进一步完善。

在未来五年,现代农业企业需要提高农业技术装备和信息化水平,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加强农业与信息技术融合、发展智慧农业,以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

《中国企业报》:你对中央提出的“要着力加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如何理解,这释放了什么重要信号?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点在哪里?能否谈谈你对这方面的思考。

宋清辉:中央提出的“要着力加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目的是为了提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使农产品供给数量充足、品种和质量契合消费者需要,真正形成结构合理、保障有力的农产品有效供给。

在当前阶段中国国情下,推动农业现代化的重点依然是满足人们的日常需求,即如何通过科学和先进设备,提升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解决全国人民的温饱问题,且让人们吃得放心。此外,还需要建立好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实现与商业、物流、服务方面的链接沟通,将现代农业打造成为创新能力强、品质服务优、协作紧密、环境友好的现代产业新体系。

从宏观角度上来看,政府需要对农业现代化进行非干预性质的扶持,例如资金补贴、政策扶植、税负减免、资源对接、人才激励等各式各样的扶持。这些要点需要齐头并进,才能有效地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