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7版:健康产业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7版            健康产业
 

2016年4月5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高端医疗装备体验“蓝海”尚需资本支撑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 石岩

高端医疗设备已上升到国家战略产业层面,这一政策主导型产业终于迎来了打破垄断的关键期。在国产设备流通体制不断完善、市场化关键点取得突破的背后,也浮现出这一“蓝海”的清晰图谱。

紧扣“互联网+医疗革新”、“健康中国”建设规划的时代命脉,行业的市场化态势出现了结构性的创新——向金融资本转型,与线上电商靠近。这无论是作为行业常态还是作为一种商业模式的探索,其背后的核心就是让医疗设备回归到商品的属性。医疗器械行业的市场化之路,终于迎来了创新发展的“初体验”。

电商助阵

毋庸置疑,互联网促进了产业的发展。继生活日常品采购互联网化之后,医疗器械也可实现线上采购。

据了解,2015年7月份《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正式对外公布,其中就涉及互联网医疗、健康、养老等新兴服务产业。

有业内人士表示,“互联网+医疗”催生了医疗信息化,这将成为医疗行业的发展方向。我国医疗健康行业和信息技术行业的快速发展,以及政务及商务对医疗大数据的需求,推动医疗信息化接近爆炸式发展的临界点。未来几年内,在政策和需求驱动下,医疗设备也将实现百分之十几的增长。

无独有偶,近日有消息称,《互联网销售医疗器械管理办法》正在加快制定,这无疑是一个迟到的利好,也标志着医疗器械线上的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放大。

据悉,医疗器械电商政策几乎是一片空白,此次《互联网销售医疗器械管理办法》的出台对行业而言意义重大,这将让医疗器械电商市场规模在未来几年呈现十倍、几十倍的增长。

事实上,现在如火如荼的医药电商,其中医疗器械的份额就占了将近一半,部分医疗器械企业也已经从线上受益。有数据显示,2014年医疗器械电商渠道销售额占总体销售额的25.82%,远远高于医药行业的平均水平。

至于说监管放开,并不代表放任自流,医疗器械企业在网上布局还需慎重。虽说有些企业在这一领域也占据了很大的份额,但新政策对医疗器械经营模式形成的冲击,最终在医疗器械电商市场将形成几家把持大市场、定量电商把持细分领域的共存局面。

另一方面,也有人称医疗器械电商已经过了窗口期,最好的时机已经错过,这一领域已回归到发展常态,这就要求企业一定要靠专业性取胜。

投资新风口

据悉,过去很长的时间内,我国对医疗机构的投入长期严重不足。老化的医疗设备与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之间的矛盾日渐突出。

业内人士指出,融资租赁有限地缓解了医院对设备一次性投入的资金压力。

所谓医疗设备融资租赁,是指租赁公司根据医院选定的医疗设备和厂商,以对医院资金融通为目的而购买该设备,并通过与医院签订融资租赁合同,将设备租赁给医院使用。

这一方式可以使医院的资金流向医学科研、学科建设等急需投入的领域,这样可以迅速扩充设备数量和提升设备等级,从而带动学科梯队建设,提升医院综合诊治能力,使医院更具备持续发展能力。

对此,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就印发了《关于促进医药产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就促进医药产业健康发展提出了若干新政策,其中就明确提出:探索医疗器械生产企业与金融租赁公司、融资租赁公司合作,为各类所有制医疗机构提供分期付款采购大型医疗设备的服务。

对于医疗设备融资租赁行业而言,这是一个利好的消息。

当然,对于租赁公司而言,不仅会受到银监会或者商务部的监管,而且也必须同时接受医疗器械行业相关法律规章的约束。

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关于融资租赁医疗器械监管问题的答复意见》规定,开展医疗设备租赁业务的公司需是属于医疗器械经营的企业。

而租赁公司从事相关医疗设备经营活动时,必须要事先根据《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和相关法律规范性文件的要求办理备案或取得《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方可开展医疗设备租赁业务。

除此之外,目前对于融资租赁领域而言还要面临相关政策的约束。

据悉,目前我国大型医疗器械可分成甲类和乙类。甲类大型医疗设备采购由国家卫计委发给配置证,乙类大型医疗设备采购由省级卫计委发给配置证。

虽然配置证限制的是财政设备购买而非租赁,但事实是,公立医疗机构租赁大型设备也需要财政出资。

如何把配置证制度和融资租赁政策合理地结合起来,是产生积极有效作用的关键。政策导向和医疗器械融资租赁,都将成为行业发展的风口。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