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13版:区域经济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13版            区域经济
 

2016年3月29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辽宁阜新: 200万亩现代农业蓝图下的路径探索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 王少杰

今年头三月,辽宁阜新市迎来农业规模化生产建设首个高潮,现代农业发展已由幕后走向台前。

“与一家一户的种植模式相比,每亩可节省劳力和生产资料成本300元。”日前,阜新市政府相关人士在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只有土地实现集中连片,阜新农业生产规模化、专业化和机械化才会成为可能。

据统计,过去2年间,当地为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带流转土地114万亩,今年计划再建设78.4万亩,实现3年建设200万亩的目标。

种植规模化:

“撬”开农家致富门

有报道称,自今年初以来,阜新市农民合作社新增399户,达到4678户;家庭农场新增17家,达到116家。亦有观察者指出,作为现代农业发展已驶入快车道的阜新,当地正向农业生产规模化、标准化水平冲刺。

在外界普遍看来,阜新作为资源枯竭转型城市,通过以规划建设总面积达200万亩的现代农业示范带为契机,或正在让世代“靠天吃饭”的当地农民过上好日子变为现实。有迹可循的是,在现代农业示范带内的一片300亩集中连片的土地上,建起一座座标准化果蔬种植大棚,这已成为当地不少农民“淘金”乐园。

“去年种了4个棚,一年下来收入10万元。这意味着,一座仅占六分地的蔬菜大棚,年收入三四万,平均一分地收入达5000多元。”当地大棚种植户表示,示范带结合当地实际还推出了冷棚香瓜、冷棚葡萄等重点项目,亩效益最低1万元,是普通农田的20倍。

很显然,“惠农大棚”兴起背后与地方政府扶持不无关联。

2月22日,阜新蒙古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发布《关于2016年沈阜200万亩现代农业示范带建设扶持政策的通知》。

该通知规定,对于达标且验收合格的农业种植项目,在享受市级补贴的同时,每亩地可再获得该县政府最高万元、最低数百元的资金补贴。此外,对于畜牧小区、农产品市场、育苗中心、物流运输、冷链仓储等项目,同样享有相应补贴标准。

在阜新市委书记张铁民看来,建设200万亩现代农业示范带,是当地推进转型振兴关键时期迎来的一次重大机遇。推进中,示范带建设增加了农民收入,极大地激发了全市农民调整农业结构、脱贫致富的积极性,深刻改变了阜新的农村面貌。

据介绍,现代农业示范带工程建设周期为4年。按照预期一年后全部建成,将实现总产值138亿元,拉动二、三产业实现产值300亿元,示范带内乡镇农产品加工业增加值和农村集体经济将实现翻番增长,带动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新增1.1万元,示范带内农民人均纯收入新增1.7万元。当地生态环境将进一步优化,森林覆被率将提高4个百分点。

加工链条化:

助力农业产业升级

记者注意到,从2014年始,阜新现代农业发展实现快速崛起,获得关键支撑的既有当地农民“种”出的勇气,又有农产品企业“深加工”获得的底气。

采访中发现,阜新自现代农业示范带启动以来,当地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迅速。仅阜新康龙食品有限公司就在阜新蒙古族自治县拥有10万亩的培植基地,基地内2万农户年产花生3万吨。由此,传统农业逐渐走向集种植、收储、研发、加工至外贸的完整产业链发展模式。

随着河南双汇、南京雨润、内蒙伊利、山东六合、山东鲁花等一批知名品牌企业的引进,该市已形成特色鲜明的瘦肉型猪、奶业、肉羊、肉驴、白鹅、花生、杂粮等16个集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农业产业化链条。

据统计,阜新双汇年屠宰生猪多达120万头,年产猪肉制品8.5万吨;正在建设的阜新伊利乳业公司日处理鲜奶能力达到800吨;阜新六合公司年屠宰加工肉鸡能力达到3000万只;振隆公司年加工南瓜子3000吨,创汇5000万美元;鲁花集团年产10万吨浓香型花生油项目即将投产;南京雨润投资16.2亿元建设畜产品加工综合项目园区已开工建设。

截至去年年底,阜新市全市产值亿元以上的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15个,畜产品精深加工比重达到55%以上。全市发展多种形式的规模化饲养,推进畜产品基地建设。与此同时,阜新市花生油年加工能力达到30万吨,花生蛋白、花生酱、花生休闲食品年加工能力达到30万吨,花生米年出口30万吨,以上加工能力折算成花生果合计为200万吨。此外,该市引进和培育杂粮深加工龙头企业10家,使当地具有一定规模的加工企业达到20家,杂粮深加工能力达到15万吨,阜新已初步成为东北地区杂粮集散地。

“接下来,将继续强力推进食品及农产品加工基地建设。重点发展肉制品、乳制品、粮食、植物油、食用菌、果品及蔬菜、饲料、木材等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业,加快建设农产品加工、林产品加工、皮革加工、功能食品等各具特色、充满活力的产业园区,促进龙头企业集群发展。”前文所述政府人士说。

目前,阜新市规模以上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企业现已发展并达到100家,总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0%。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