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鹤岗:三条百里示范带 激活现代农业引擎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 王少杰
近年来,黑龙江省鹤岗市通过规模化发展种植业,现代农业在当地发展迅速。
鹤岗市在过去几年间建设了水稻、玉米、特色种植三条现代农业百里示范带,已实现标准化生产面积300万亩,良种覆盖率达到98%以上。
据了解,当地通过规模化发展种植业,激活了农村经济,促进了农民增收。有数据显示,2015年,鹤岗市粮食总产量达到30亿斤,当地农民人均收入达到12610元,分别比“十一五”期末增长46.3%、42.3%。
传统农业向“绿色”转型
在经济下行压力下,去年仅农民收入一项鹤岗市实现了不减反增,并且取得较“十一五”期末增长42.3%的成就。那么,当地是如何做到的呢?
在业内普遍看来,鹤岗现代农业发展迅速首先得益于理念创新。
“按照鹤岗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和要求,当地积极实施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进一步激发‘三农’活力。”亦有观察者指出,过去5年来,该市全面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制定出台了《鹤岗市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实施方案》,确定实施了6大类98项具体改革任务,有效破解了不适应鹤岗市加速现代农业发展进程的障碍。这与鹤岗市委书记武凤呈提出并实施“走产业化道路,做提升绿文章”的发展战略是密不可分的。
其次是在农业生产与服务环节取得突破。
武凤呈表示,在推进农业规模化生产上,要做到培育发展一批、提升改造一批、做大做强一批;在产业结构上,要做好转方式、上标准,做足绿色文章;在公共服务上,逐步提高农业服务能力和水平。发挥市、乡、村科技推广机构和人员作用,建示范园区、上科技项目,引领科学种田。通过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使当地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再次是坚持以推进“互联网+农业”发展为支撑,促进农业现代化和信息化有效结合。
据了解,鹤岗市近年来积极搭建农业信息化平台,结合“互联网+农业”工作推广,实现“种出绿、产出绿、叫响绿、卖出绿”,做强绿色食品产业。目前,已经初步形成覆盖农业生产、管理、加工、销售等环节的“互联网+农业”经营模式,落实高标准示范基地面积4.49万亩,其中绿色食品基地4.44万亩,有机食品基地490亩。
为推动现代农业发展,鹤岗市还构建了产权交易、农经信息、畜牧服务、流通服务、农民培训和经营信用六大平台,其中绝大多数是依托网络建立并运行。在这一全新发展模式下,鹤岗市各县区农业发展全过程将引入信息化技术。
农民增收有望再攀新高
与去年相比,今年作为“十三五”开局关键一年,鹤岗市如何实现深化现代农业改革新成效?
在鹤岗市政府市长梁成军看来,发展现代农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通过改革创新、科技投入等各种要素的支撑。只有坚持不懈地紧抓“三农”工作,才能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梁成军在2016年鹤岗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先要做实“稳产能、调结构、提品质、增效益”等基础性工作。今年将继续推进亿亩生态高产标准农田建设,确保粮食总产量稳定在28亿斤以上。着眼于市场需求变化和产业优势,把鹤岗市的优势作物调强、产业布局调优、经济效益调高。依托生态优势,持续推进农业“三减”,使更多农产品达到绿色、有机标准。在此基础上,推动农业由“种得好”向“卖得好”转变,进一步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此外,还应大力推动农民创业。在思想发动、典型示范、“帮、学、干”结合基础上,充分调动农民创业的积极性,推广农民创业致富路径,引导农民从事能够增加收入的种植、养殖、销售、加工等多种创业活动。加大新型农民技能培训力度,提高农民就业能力。
梁成军认为,加快美丽乡村建设要与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实现同步。推进中,继续巩固农村环境卫生建设成果,打好环境卫生整治攻坚战,推进农村环境持续改善。按照美丽乡村建设标准、要求,加快推进5个示范村和23个达标村建设,确保美丽乡村建设三年行动计划高标准、高质量完成。
梁成军还建议,深化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还要加快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加快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全面完成农村土地确权工作,完善农村土地流转信息网络和服务平台建设。
自去年以来,鹤岗市围绕“提升绿”的战略部署,从改善农业生产环境入手,加强农田、水利等农业基础工业设施,坚持标准化组织农业生产,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持续深化现代农业改革,推进各项农业重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