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11版:消费电子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11版            消费电子
 

2016年3月29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智能浪潮+匠心制造 方太茅忠群的新方向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 文剑

2016年春天,“中国制造”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新思潮激荡。犹如黄仁宇《万历十五年》的英文译名一样,这可能是没有什么特别的一年,但未来的方向、变化、因果,都在此刻深种。

智能化的浪潮已经高速涌来,无可回避。美国Alpha Go机器人4:1完胜李世石。人工智能对人类智力的挑战让人们不得不重新设想未来社会机器的“智力边界”。对于身处传统制造行业的家电产业来说,又将如何应对这一剧烈的时代浪潮冲击?日前,在第三届方太集团“工匠文化节”上,公司董事长兼总裁茅忠群首次给出了自己的见解和答案,也为传统制造产业在互联网、智能化时代的创新打开一扇新的“窗户”。

茅忠群的方向:十字路口再出发

“中国制造”正经历着30多年高速发展后的深刻反思:贵为世界制造中心国度里的人们还要远赴海外购买马桶盖、电饭煲、剃须刀,这些外国产品与智能毫无关系,却凭借功能和体验的巨大差异完胜。国务院总理李克强3月5日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到的“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正是对“中国制造”品质、专注专业的呼唤。

苹果创始人乔布斯多次说过,苹果是科技与人文的结合,而他一直致力于站在“科技与人文的十字路口上”。

当下的“中国制造”,正处在“智能浪潮与工匠制造的十字路口”,行业性的增长乏力孕育着新的机遇,但是机会只可能属于那些洞悉自身使命和方向的企业。在刚刚结束的方太集团“第三届工匠文化节”上,方太思考和实践让人看到了一种可能性。

方太已经构建起有生命力的“工匠生态”体系,这已经不只是简单的匠心制造,还有匠心文化、体系和机制。对很多企业来说,“工匠精神”是新的启迪和方向;对少数企业来说,“工匠精神”会被当做新的营销用语。但是在方太,多年来早已在自发传承工匠精神,营造内部工匠文化,其对“匠心匠意”的价值发现远远超前于行业。

已经举办3年的“工匠文化节”正是一个鲜明的例子。方太的工匠文化节形式包含工匠技能比武、方太工匠评选、名师带高徒、工匠文化电影展播、工匠标杆企业交流、工匠文化读书会等,而其精髓和高潮是期间举办的师徒传承“拜师礼”。

方太深知“老技术员工”是重要的财富,为了把他们对质量的精益求精、对制造的一丝不苟、对完美的孜孜追求精神传承下去,特别建立了师徒制体系,让老员工积极发挥“传帮带”的作用,指导新员工尽快的掌握工作要领,源源不断的从内部培养匠人。

方太独创的“师徒制”可谓抓住了工匠精神的核心命题。方太用“师徒制”鼓励高超技能、高尚品德在员工间传承延续,实际是为企业生生不息的“一丝不苟、把简单事情做到极致”的文化夯实了根基,构建起了精神文化生长流传的生态。

方太的做法:工匠精神与智能制造融合

在大力发展工业4.0,实践“中国制造2025”的时代,为什么国家还要从战略层面强调并突出工匠精神呢?方太厘清了工匠精神与先进技术(包括智能化)的辩证关系。

茅忠群指出:“将来有越来越多普通的工艺被机器所代替,但是一些高端的工艺、高精尖的高品质要求的产品,仍然需要更高水平的工艺工匠来实现。”从另一维度来看,设备越高级,越智能化,“再好的设备也需要人来操作,也要有更高水平更高技能的人来操作这些机器。所以我们在这样的大趋势下,仍然要推进工匠精神。”

这番话显示出茅忠群坚定的自信。这种自信与其领导的方太一直雄踞行业潮头,在高端化上完胜外强,以及他由此淬炼出的超脱领军人气质不无关系。他对于人和机器关系的思辨,发挥人类主动性的方法论不仅适用于厨电行业、家电行业,对于互联网、新兴科技产业亦有启发意义。

方太“方法论”的先进性源于其“文化先进性”。与一直被“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思想驱动的乔布斯一样,方太也是中国为数很少的以使命和价值观驱动的企业:“让家的感觉更好”、“打造无与伦比的顾客体验”是方太对用户的承诺,也是其坚持始终的方向。

正因为方太是由使命和价值观驱动,所以才能不断地创新,不断地追求极致,并在高端厨电领导者的道路上走得更远。自主设计深型吸油烟机,开创中国欧式吸油烟机,开创近吸式吸油烟机……方太20年发展历程,留给行业一个个创新的丰碑。更为可贵的是方太在推动“从0到1”创新的同时,坚持不懈优化“精湛工艺、可靠品质”,以更大的热情实践着“从1到N”的完善。

引入精益六西格玛体系,对人性化设计和极致细节的不懈追求,以及产品的全生命周期管理,让每个细节、每道工序、每项流程、每个动作都是在创造价值,成为无法复制的极致。如今,方太已成为少数打通精益生产、设计增值和服务增值的企业。

“成为伟大的企业”是方太的愿景,过去20年它走得很坚实。在“智能浪潮与工匠制造的十字路口”拥抱变化,方太向着愿景的路更近了。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