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31版:中国国资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31版            中国国资报道
 

2016年3月15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节能王小康: 让天更蓝,水更清,草更绿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 蔡钱英

节能环保产业的地位日益突出。根据“十三五”规划提出的目标,这一产业将要从“十二五”规划中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首被打造成支柱产业。

“把节能环保产业打造成支柱产业,这是过去从来没有过的。要把它打造成支柱产业,就要靠创新去支撑。如何靠创新发展?其中就包括技术的创新、机制的创新、理念的创新。”近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节能环保集团公司董事长王小康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作为唯一一家以节能减排、环境保护为主业的中央企业,中国节能环保集团(下称“中国节能”)所从事的业务就是为了让我们的天更蓝,水更清,草更绿。

环境治理机遇挑战并存

从2013年开始,“雾霾”成为了年度关键词。有报告显示,中国最大的500个城市中,只有不到1%的城市达到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空气质量标准,与此同时,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10个城市有7个在中国。对于目前的环境污染情况,王小康直言不讳,“形势仍然十分严峻,没有根本性的改变。”

2016年国家将重拳治理大气雾霾和水污染。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今后五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能耗、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别下降23%、15%、18%,森林覆盖率达到23.04%,能源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大幅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特别是治理大气雾霾取得明显进展,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超过80%。

“虽然我们现在雾霾天还很多,PM2.5的污染还很厉害,很多城市PM2.5的污染情况都是爆表数据,但是‘十二五’期间在能源消耗上我们还是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整个‘十二五’期间我们降低了煤炭消耗8.3亿吨,这个成绩非常巨大。”对此,王小康指出,“十三五”期间中国节能市场将要面临更大的挑战,“目前整个的能源消费是四十几亿吨,到‘十三五’结束,可能是五十亿吨标煤的上下,意味着五分之一的能源消费要在这期间降低。而降低每一吨能耗,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这是一个巨大的投入,但同时也是一个巨大的市场,是一个巨大的机遇,而且是必须要做的事情。”

作为长期从事节能环保的一线工作人员,王小康结合发达国家和我国多年的发展经验,总结出治理环境的“四条路”。

第一条路是只污染不治理,是“死路”。第二条路是先污染后治理,这是“老路”。第三条路是边污染边治理,称之为“弯路”。第四条路是防污染抓治理,这才是“正路”。“这也是从现在起我们必须更加重视的发展道路。”王小康说,从我国走过的四条道路,以及2030年我国碳排放总量要达到峰值、非化石能源一次消费占比达到20%的目标看,都为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带来了巨大机遇。

“节能环保产业容量巨大。不论从投资总量,还是从对经济拉动的能力来看都是无法估量的。因此,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实际上也是在推进我国GDP的增长,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王小康说。

依靠创新推动产业发展

王小康表示,节能环保产业在未来国民经济发展中扮演的角色将越来越重要,不但是最具发展前景的产业,还将是“十三五”期间支撑供给侧结构改革的重要动能。

王小康认为,要在“十三五”期间把节能环保产业打造成支柱产业,要靠技术创新去实现,“只有有了更先进的技术支撑、层出不穷的技术支撑,节能环保才能够打造成支柱产业。既然思路清晰,目标明确,作为环保领域的企业就要更关注这个事情。”

王小康举了一个正在试点的例子:南方某省会城市一个几百万平方米的住宅区,中国节能把小区附近的河水抽上来,建立分布式能源站,以此解决小区的能源消耗问题。这一项目仅在运行过程中耗电,本身能源的产生没有用煤和电,由此大大降低了排放。王小康说,目前中国节能的试点项目运行良好,技术上取得了突破,公司旗下企业也在着手大规模推广这一技术。

除了技术创新对促进环保产业转型升级起到的关键作用之外,王小康还表示,管理的创新、机制的创新、理念的创新也一样重要。

据悉,2014年,中国节能入选中央企业四项改革试点的首批六家央企之一。王小康指出,正在进行的央企改革试点,是中国节能推动管理创新的重要推手。他介绍,中国节能这个庞大“巨人”的改革试点,重点在董事会授权制度,经过改革的公司,董事会已经成为集团最高的决策和管理机构,中国节能重大事项决策过程必须经过董事会深入的研究分析,每一位董事都是以个人身份投票、表决。“目前公司十位董事中有六位是国资委委派的外部董事,他们全都是以个人的身份向国资委负责。”

践行“一带一路”战略

目前,央企面对的不只是国内市场,更重要的是要面向国际市场,与跨国公司竞争。在“一带一路”战略的大背景下,中国节能又应该如何支持和践行呢?

据了解,早在30多年前,中国节能旗下企业就已经走出去了,他们在海外的员工人数庞大。以非洲为例,中国节能业务量最大的时候,雇佣的非洲当地员工人数多达11000人。中国节能派出去的员工,常年在外面工作的至少有四五百人到七八百人。

“节能环保的产业机遇不仅国内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也有。”王小康解释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主要集中在生活垃圾、污水处理等领域——这正是中国节能的业务强项。目前‘一带一路’沿线许多国家在这些领域还比较落后,比如东南亚的一些国家,他们的垃圾处理和污水处理水平还有待提升。我们现在正在布局,也在考虑逐步进入这些国家。”

王小康也表示,在“一带一路”上,中国节能能做的贡献,就是建设好生态文明。“因为我们在这方面最强、最优。恰恰我们旗下企业已经做过这些业务了。比如,全球目前我们所知道的正在运行的最大的海水淡化厂,就是中国节能建设的。而且在非洲有一些污水处理厂,也是我们企业建设的,等等。所以,我觉得在这方面中国节能一定能为‘一带一路’的生态文明建设做出贡献。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自身也会得到发展。”

做长子更要做孝子

作为我国节能环保领域最大的科技型服务型产业集团,中国节能在市场竞争中似乎并不受优待。近一年关于节能环保企业的新闻热热闹闹,但关于中国节能的热点新闻并不多,王小康更是很少出现在媒体面前。

“环保行业有时候遇到的不是技术问题,而是良心问题。我们有些业务不赚钱,甚至是赔钱的,比如危险废弃物处理。民营企业不敢做,也不愿意做的,我们就得做,这是责任,我们要先完成环境效益,再完成经济效益。”每当问题涉及关于如何挣钱或者资本市场,王小康便不愿意多谈,他更喜欢谈环保、谈技术。

作为唯一一家以节能减排、环境保护为主业的中央企业,中国节能身上的担子似乎更重。“因为我们承担的责任不单是要为国家做出贡献,为我们的社会做出贡献,更要为我们的环境做出贡献,所以我觉得我们不仅仅只是共和国的一个‘长子’,更是一个‘孝子’。” 王小康特别喜欢自称“清洁工”,“我们是一支清洁工队伍,是中国最大的清洁工队伍,我非常骄傲和自豪。我们成千上万的员工每天从事的工作就是为了让我们的天更蓝,水更清,草更绿。”

“中国节能95%的业务都是围绕节能环保产业,在几大块业务中,我们都是中国最大的。可以说,现在形势对我们非常有利,在技术和体量方面我们也占绝对的优势。但是我又特别担心,担心的不是企业发展,而是整个社会是不是真正能实现节能环保。”王小康说。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