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化:加快绿色能源发展 践行“一带一路”战略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 蔡钱英
全国两会期间,石油石化行业作为能源结构转型调整的重点受到多方关注,“清洁能源”、“互联网+”、“一带一路”等热词频频出现。记者采访了来自中国石化的多位代表和委员,他们纷纷结合企业实际建言献策。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曹湘洪:
建设危化品管控应急处理信息系统
针对近几年我国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运输与使用过程中重大事故时有发生情况,曹湘洪建议,应充分利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加快国家危险化学品管控和应急处理信息系统建设,形成全国统一、全面覆盖、无缝衔接、高效集成、实时快速的危险化学品信息网络。
曹湘洪说,国家危险化学品管控和应急处理信息系统建设要统一规划、统一标准,具有危化品的监管、事故预警、知识培训和事故应急演练、突发事故应急处理指导、事故原因分析等功能,坚持全面覆盖、不留死角。
另外,曹湘洪提出:我国先进的炼油化工技术与装备“走出去”条件成熟,应将其打造成继高铁与核电之后的第三张“国家名片”。他认为应着重在以下几个方面发力。
一是借助“一带一路”战略,像推介高铁、核电一样,向沿线国家推介炼油化工技术与装备。
二是金融等部门加大财税政策支持力度。支持国内企业以带资承包的方式获得“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炼化项目,国家给予相应的税收优惠。
三是以项目为载体,鼓励石化企业和装备制造企业“抱团出海”。国家宜统筹协调石化企业、装备制造企业和设计施工企业,以项目为载体,由石化企业牵头,承接建设“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大型炼化项目。
四是支持中国企业与“一带一路”国家有关企业组成联合体,共同开拓第三方市场。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石化江汉石油管理局局长、江汉油田分公司总经理孙健:
加快建设华中地下储气库
国家已全面启动长江经济带战略,加快长江沿线城市群发展,对天然气等清洁能源的需求将快速增长。华中地区缺油少气,加快华中地区地下储气库建设显得尤为紧迫。孙健提议,加快华中地区地下储气库建设,完善和落实土地、税收、补贴等方面的扶持政策,通过管网互通,尽快形成我国科学合理、保障有效的地下储气库群。
孙健还提交了一份关于“暂免或减征页岩气资源税”的建议案。给予页岩气开采企业暂免或减征资源税的扶持政策,促进绿色能源发展,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孙健说,2015年天然气对外依存度已高达32.7%。加快国内天然气等清洁能源发展,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调整能源结构、促进节能减排、应对雾霾天气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于页岩气储集层渗透率低、开采难度大、开发技术尚未成型等原因,导致开发投入高、产出低,投资回收慢,前期投入产出严重失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开发页岩气的积极性。在此情况下,亟须更多优惠政策扶持。孙健建议,国家尽快明确页岩气资源税税率,落实页岩气资源税减免优惠政策,暂免或减征页岩气资源税,提高开采企业和社会资本勘探开发页岩气的积极性,推动页岩气产业大发展、快发展,调整我国天然气供给结构,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石化湖南石油分公司总经理潘桂妹:
合力推广天然气汽车
面对石油资源紧张与环境污染加剧的局面,潘桂妹建议,国家在“十三五”期间应加大天然气汽车推广力度,通过政府和市场合力“保驾护航”。
潘桂妹说,目前在推进车用天然气发展方面还面临一些现实制约,主要表现在:一是对天然气汽车没有财税补贴政策,导致天然气车辆只能依靠燃料价格红利来弥补成本投入。二是天然气加气站特别是油气综合站建设审批程序复杂,制约加气站发展。三是车用天然气的定价机制尚不科学,低油价对车用天然气需求形成制约。四是天然气车辆年检的检测周期长、费用高,检查检验繁琐,相关标准体系有待健全。为此,应加大天然气汽车推广力度,逐步完善天然气汽车生产、加气站建设、天然气汽车购买补贴、加气站税收等方面的支持政策。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石化荆门石油化工总厂厂长、荆门分公司总经理江寿林:
加快推进“四供一业”分离移交
当前,中央企业正在推进“四供一业”分离移交工作(供水、供电、供气、供热和物业服务),展现出良好的势头。“国企只有剥离办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包袱问题,才能轻装上阵参与市场竞争,才能集中有限资源发展主业。”江寿林表示。
江寿林建议,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要建立组织机构,成立移交领导小组,负责制定配套政策、统筹工作部署,落实目标责任、建立工作机制、加强督导落实、研究解决移交过程中存在的重点和难点问题等等,推动移交工作的落实。江寿林说,要根据国家、省市的规范要求,按照标准对“四供”设施进行改造,企业、行业主管部门要安排改造计划,落实改造资金,确保改造到位,保证移交设施使用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