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25版:区域经济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25版            区域经济
 

2016年3月15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天方茶叶(集团) 有限公司董事长郑孝和

富硒区应加快 农产品标准化建设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 张晓梅/ 张骅

“功能农业技术的核心要求是高安全、标准化,即农产品中所含硒、锌等矿物质的定量可控。然而在我国众多功能农产品中,有高技术标准可循的产品并不多。”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天方茶叶(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郑孝和建议,我国天然富硒区富硒功能农产品应加快标准化建设。

“功能农业”概念是由中国科学家率先提出的。这一新概念是以赵其国院士为组长的中国科学院农业领域战略研究组在全球首次提出,具体体现在2007—2009年编纂的《中国至2050年农业科技发展路线图》中,该路线图通过分析、预判,强调未来农产品应该走向营养化、功能化。

功能农业是指通过生物营养强化技术生产出具有健康改善功能的农产品(如富硒功能农产品),它是继高产农业、绿色农业之后的第三个发展阶段。据赵其国院士预测:2020年全球将推出80—100种功能农产品,仅中国产值就将达1000亿元;功能农业在农业中的占比2020年将达到1%,2030年达到10%,2050年达到50%以上。

郑孝和说,在功能农业中,富硒农业应该说是最早开展的方向。中国和全球多地存在天然富硒区,在天然富硒土壤中生产得到的农产品即富硒农产品,这种农业就是富硒功能农业。然而,由于天然土壤硒含量的分布高度不均匀,富硒农产品中硒含量也不均匀,因此富硒功能农业的发展虽然起步早,但技术标准落后,整个产业几经起落,无法做大做强。

郑孝和说,在天然富硒区发展富硒功能农业有着先天优势。然而,天然富硒地区的功能农业发展却面临三大问题:一是标准化富硒产业技术缺乏。客观来说,中国的富硒技术企业众多,但专业化技术品牌极度缺乏。正如前述,功能农产品未来发展的最重要基础就是要不断提高标准化水平,换句话说,就是要依靠和发展标准化技术。

二是富硒区大小企业鱼龙混杂,缺乏诚信和品质监管。天然富硒地区的农业企业都希望借助富硒这个特色,增加产地农产品的附加值。但由于小企业不愿意加大科研投入,所以无法保障富硒农产品中硒含量稳定达标。最终导致在小企业价格竞争下,大小企业均不做科技投入,乱打富硒牌,致使有的产品进入市场后,经不住检测,慢慢也就淡出市场。

三是富硒区地方政府缺乏长远规划和明确定位。富硒功能农业产业的发展需要一个过程。政府发展富硒功能农业需要从五年到十年规划逐步推进,而不是仅靠一次学术研讨和一次产品展览会就能做到的。此外,富硒区由于地处偏远,科技人才匮乏,因此富硒区发展功能农业应该侧重在标准化示范区建设等生产环节。

为此郑孝和建议:首先,要加大对富硒功能农业标准化示范支持。富硒功能农业是一个在“十三五”、“十四五”期间极有可能取得重大突破的新兴战略领域,建议农业部、国家发改委和地方政府提供优惠政策、资金扶持,并鼓励和吸引民间投资,支持龙头企业规划、建设一批“万亩功能农业示范(园)区”。其次,要加大科研支持。建议科技部、农业部等将富硒功能农业列入新兴战略方向重点支持培育,对于标准化研究与示范给予立项支持。第三,要支持产业龙头企业和科研单位联合制定标准。建议由中国科技大学牵头,联合龙头企业和相关研究机构研制富硒功能农产品标准,服务产业规范发展。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