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12版:金融·资本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12版            金融·资本
 

2016年3月15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推动银政企对接 成都双流力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 龚友国

王利博制图

凡在双流注册的中小微企业只要近两年按时、足额纳税,且上年纳税额超过5万元,即可获得最高200万元的纯信用贷款。截至2015年底,第一批15户中小微企业成功获得信用贷款1603万元。做养老服务的陈先生就是这样的受益人,目前他的公司已经从2014年的1个人发展到了现在的7个人。

18次银政企融资对接会

2014年底,双流区财政一次性安排5000万元设立企业应急周转金,为全区符合产业发展定位、市场前景好、贷款即将到期但资金周转暂时困难的中小企业提供短期周转服务,避免了企业因资金短缺寻求高风险民间融资问题。

同时,政府积极推行融资对接洽谈,着眼解决银企对接渠道单一、信息不畅问题,集中组织驻区银行机构、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等23家金融机构深入到镇街、产业园区,采取专题研讨、专场交流等多种形式开展融资对接活动。至2015年底,共计开展了18次银政企融资对接会,收集区内企业资金需求约120亿元,实现信贷投放52亿元,资金满足率达43%。此外,还强力推进“百家风投进双流”。率先在成都市创新搭建风投机构与中小企业项目资本融合机制,邀请国内外有实力、对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有意愿的30余家风投机构到双流调研考察,并积极采取对接推介、项目包装等多种方式,鼓励风投资本和社会资金投向优质企业。截至2015年底,共计开展对接会10次、包装项目8个,促成企业获得各类投资资金12.7亿元。

同时,政府和金融机构强化金融产品创新,降低融资准入门槛。政府积极鼓励驻区银行开发资金池贷款、信用贷款等金融产品,切实提高中小企业融资贷款的可获得性。一是探索建立风险多方共担机制。积极与区内金融机构合作开展新型信用贷款业务,区财政注入2000万元建立贷款资金池,推广运用“壮大贷”“双赢通”“园保贷”等金融产品,撬动区内银行资本为企业发放信用贷款。二是创新运用“大数据”激活“信用资本”,探索建立“政-税-银”协调合作机制,鼓励建设银行双流支行与双流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开展合作,推出“税易贷”金融产品。

2015年,双流创新了成立专业化平台公司,积极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担保、创业投资、孵化培育、产权交易等金融服务,构建形成了多元化、宽领域、综合性的金融服务体系。平台引入了国家开发银行、进出口银行积极合作开展“统贷统还”业务模式,通过政府平台公司将多个中小企业融资项目组合打包,分批次统一向银行申贷,到期统一还款。目前双流区已成为全国率先成功引入政策性银行信贷资金的地区之一。截至2015年底,两家银行累计为全区320余家中小企业提供信贷资金48亿元。

着力走好

企业融资“最后一公里”

双流还积极打造融资服务体系,因地制宜创新反担保措施,积极运用应收账款质押、在建工程抵押、企业联保等多种担保方式,创新开展土地监管承诺、融资租赁、集合债券等反担保措施,最大限度降低担保门槛,扩大企业受益面。2015年通过担保模式创新为152家中小企业引入资金14.56亿元。

最有特色、深受中小企业欢迎的是“融资+融智”的服务。这项服务重点针对中小企业经营管理不够规范、市场敏锐性差、资金信息缺乏等现实问题,量身定做金融服务方案,通过跟踪辅导、讲座宣传、集中授课等多种方式,为中小企业提供政策法规、资金规划、信息咨询和专业知识技能培训服务,辅助企业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提高融资精准率。比如,在西航港经济开发区集中打造集融资担保、创业投资、孵化培育等金融要素于一体的“金融服务中心”,为全区各类金融机构和中小企业提供产品展示、实力宣传、沟通交流平台,引导金融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一站式、多元化金融服务,切实解决企业融资“最后一公里”问题。

在强化企业上市挂牌,拓宽市场融资渠道方面,双流区创新采用风投机构展示、项目资本对接沙龙、已上市挂牌企业经验交流等多种方式,助推优质中小企业登陆资本市场,获得多渠道资金支持。目前双流区中小企业已成功上市2家,在新三板挂牌8家、川藏股交中心挂牌28家,挂牌企业数位居成都市前列。他们还建立了企业改制上市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成立以区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区金融、财政、发改、科经等职能部门为成员单位的企业改制上市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领导小组联席会议,协调解决拟上市挂牌企业所涉土地、房产、安评、环评等实际困难,加快推动中小企业上市挂牌。他们安排专人负责对口联系拟上市企业,组织证券机构、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机构专业人员上门服务,免费为企业提供政策咨询、财务管理、税收筹划等业务指导,有效避免了企业上市挂牌的盲目和被动。2015年有23家中小企业完成了上市挂牌。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