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玩意儿” 如何市场化?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郝帅
中国商业史学会会长王茹芹曾对京城老字号中的21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企业传承人进行调研,发现传承人年龄大、学历低、收入少。其中近六成传承人年龄在50岁以上,14%的传承人已退休而仍被企业返聘,30%的传承人没有徒弟,初中文化水平的传承人占比45%,研究生学历以上的传承人缺失,37%的传承人没有任何职务。
徐建民是被乾隆御封“金鱼徐”的第十代传人,同时也是宫廷金鱼养殖技术的非物质文化传承人,拥有宫廷养殖金鱼技术的徐家曾因为小小的金鱼风光无限,经他们手培育的金鱼从旧时帝王、北洋军阀的庭院一直“游”进新中国的中山公园与紫竹院公园,还曾在上世纪60年代被周恩来总理当做国礼送给时任印度总理的尼赫鲁,见证了中印两国人民的友谊。时至今日,提到“金鱼徐”,只要是喜爱金鱼的必然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金鱼是土生土长的中国观赏鱼,我们徐家一直传承的是金鱼养殖技术。跟其他观赏鱼类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金鱼是养出来的,而其他的鱼是捞出来的。”徐建民之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金鱼源于以前的野生鲫鱼,通过人工养殖使得金鱼出现蝶尾、水泡眼等形态。而其他的观赏鱼来自于自然界,就是人工培育的也跟自然界中的没有两样。所以说养金鱼看的是技术,其他观赏鱼看的是自然形态。”
徐建民告诉记者,观赏金鱼要采取俯视,金鱼缓慢的游弋和美丽的姿态能带给人内心的平静与感官上的愉悦。但就是这个“慢”使得真正拥有传统养殖技术的“金鱼徐”遇到了困难。由于自身资金并不充足,加上培育、挑选、养殖等技术环节复杂,虽然慢工出了细活,徐建民的鱼明显高出其他人一筹,但见效缺慢。不仅如此,在技术传承上快与慢的碰撞也在冲击着“金鱼徐”。
“现在的年轻人,都喜欢挣钱快的行业,养鱼是慢性活儿,很难寻到与鱼结缘之人。而对于这种海外合作我更加谨慎,怕重蹈景泰蓝传统工艺流失海外的覆辙。”徐建民说。
记者见到徐建民的时候是一个暖冬的中午,虽然当时阳光充足,照进屋内晒得人很温暖,但他的一句话却显得十分无奈甚至凄凉,“我真的不希望我走的时候把它也一起带走。”徐建民指着写有“金鱼徐”字样的一块牌匾说,“其实不光我从事的行业这样,很多老‘玩意儿’也是这样,这些都传承着文化,怎么跟市场结合,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