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杜传志:
打造金融码头 推动港口供给侧改革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 崔敏
2013年,突破3亿吨;
2014年,完成3.35亿吨;
2015年,达到3.37亿吨……
近年来,山东日照港口年度吞吐量屡创新高,即便是在经济下行压力趋紧下,却依然保持着逐年递增势头。如何在高负债的大环境下,既满足港口投资、建设和经营资金需求,又降低融资成本,一直是日照港积极探索和努力的方向。
全国人大代表、日照港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杜传志表示,过去的五年日照港以信贷融资为基础、股权融资为补充、债券融资为核心,通过信贷、票据、债券、融资租赁、保险资金直投等渠道募集资金近千亿元,累计节省财务费用两亿多元。
对于日照港来说,刚刚过去的2015年是非比寻常的一年,经济下行压力大、航运市场低迷、港口竞争激烈、对外贸易融资艰难。尤其是自2014年以来,随着经济进入新常态,港口作为国民经济的“晴雨表”反应最为敏感和直观,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
“在此背景下,改革势在必行,需要我们中流击水、夺隘闯关,担得起责任、顶得住压力。改革必须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把发展的难点作为改革的重点,向突出问题宣战,向不顺不畅的体制机制出实招、真招,而且要招招命中、招招见效。”杜传志表示说。
《中国企业报》记者注意到,2016年伊始,日照港集团《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实施方案》新鲜出炉,标志着新一轮港口改革全面启动,绘就了港口改革发展的路线图。
方案提出,日照港将通过一系列具体的深化改革措施,围绕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国有资本投资运营新平台、建立集团管控新模式、建立人事管理薪酬分配新机制、建立降本增效新常态和建立业务板块新组合6项主要内容,推动港口加快向商贸物流型、质量效益型、绿色智慧型、阳光包容型转型升级,全力打造最具活力的国际一流强港。
杜传志认为,新常态下,改革不仅是“治病”的“良药”,更是制胜的“撒手锏”。新一轮改革将通过大刀阔斧的内部改革,实现主动降本、提质增效,强化定额管理,完善提升定额标准和体系,推行内部市场化运作,降低能源、人工、资金、资源消耗,提升工作效率和效能。深化劳务用工体制改革、推进设备维修体制改革、改革物资管控模式,使主动降本增效成为港口经营管理新常态。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日照港用30年时间成就了一个3亿吨的港口,在世界排名11位。围绕强服务、补短板,设立了大宗商品交易中心、融资担保公司、融资租赁公司和财务公司,培育并壮大了金融服务板块,并依托大宗商品交易中心探索开展了“港口+贸易+金融+物流+风控”“1+N”业务新模式,促进港口由单一物流节点升级为综合服务平台。
2015年12月31日,日照港集团财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财务公司”)被批准筹建。这是一家以加强资金集中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降低财务成本为目的,为成员单位提供综合金融服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标志着日照港集团构建金融业务板块战略布局迈出了重要一步。随着财务公司的发展壮大以及金融业务板块的优化和完善,日照港的资金使用将会更加高效,融资成本有望进一步降低。
目前,日照港正积极推动港口资源整合及主业整体上市。敢于尝鲜打造金融码头,抓住一切机会尝试新的融资方式,为港口提供资金来源;以港口为依托、围绕港口主业,打造实体码头泊位之外的金融码头。
杜传志表示,“十三五”期间,积极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发挥港口的优势和作用。日照港通过充分发挥港口中转储运、物流贸易、保税金融等综合配套功能优势,为广大客户提供更加高效快捷的优质服务,创造更多价值。
为此,杜传志在2016年全国两会期间再次建议国家加强顶层设计,出台港口资源整合的政策措施,指导、推动港口在不同层面、不同地域、不同方式的资源整合。积极拓展保税、加工、贸易、金融、信息、大宗商品交易等物流增值服务功能,建设智慧港口。建议国家支持在日照设立综合保税区和自贸试验区。
杜传志还建议国家给予扶持政策,尽快启用已建成的投资近千亿的山西瓦塘至日照港铁路,畅通物流通道,切实发挥该铁路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议国家降低企业税率、社会保险费、制度性交易成本和融资成本,减免港建费,进一步降低港口企业运营成本,充分发挥港口作为公用基础设施对经济的拉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