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9版:两会·全球化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9版            两会·全球化
 

2016年3月15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罗马尼亚-中国工商会副会长段靖:

助力中国企业 走进罗马尼亚乃至中东欧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 朱虹

王利博制图

作为“一带一路”沿线的重要一站,罗马尼亚正表现出与中国加强经济合作的强烈愿望。罗马尼亚驻华大使多鲁·罗目鲁斯·科斯泰亚曾表示,凭借独特的地理位置,罗马尼亚能在中国“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未来中罗双方的企业将面临哪些新机遇?存在怎样的挑战?正值全国两会召开,罗马尼亚-中国工商会副会长段靖接受了《中国企业报》记者独家专访,访谈中,段靖对上述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并表达了对两会后国内相关政策的期待。

期待国内政策

越来越接地气

《中国企业报》:国内外各界都对中国两会给予热切关注,你对于哪些热点问题较为关注?

段靖: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第一年。习近平主席此前就强调过要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李克强总理在两会期间作政府工作报告时也表示,要积极发展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我们罗马尼亚-中国工商会将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大力推进中医药“走出去”。

我们商会已经参与承办世界针联“一带一路”中国中医药针灸风采行活动,其中罗马尼亚、波兰站的活动将于6月28日到7月3日举办。活动组织召开由中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罗马尼亚卫生部和波兰佛洛瓦茨市政府支持,由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中国中药协会和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主办。乘着罗马尼亚开展的医药改革春风,我们将在罗马尼亚的大学建立中国中医药海外中心,我们在罗马尼亚也买了一所医院,准备做中国-罗马尼亚中医药海外健康中心,促使更多的海外国家了解中国的中医药,更好地让中国中医药“走出去”。

《中国企业报》:你对两会之后国内的政策有哪些期待?

段靖:我们当然期望中国越来越开放,希望国内政策能够越来越接地气,这也是我们在向企业开论坛、做展会当中了解到的企业诉求。相信两会之后更多政策会不断落实。我们也希望国内企业抓住“一带一路”战略机遇,能够成功走进罗马尼亚乃至中东欧国家。

中国的产品质量

要向欧美国家看齐

《中国企业报》:作为罗马尼亚-中国工商会副会长,你能介绍一下罗马尼亚的情况吗?

段靖:罗马尼亚相对于中东欧和欧洲国家来说经济欠发达,当地地价非常低,我们可以在那边种植蔬菜和水果,包括中药。而且,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中国企业可利用这一价格优势,在当地建立海外办公室。另外,比如说我们现在正在推的德国与罗马尼亚正在合作生产拖拉机发动机和汽车发动机,我们希望中国企业也能参与其中。

《中国企业报》:据我们了解,罗马尼亚-中国工商会在两国企业贸易往来过程中,为企业提供了很多帮助。请谈一下两国企业在贸易往来中曾遇到过哪些问题?

段靖:首先是语言的沟通有问题,这个问题不光发生在罗马尼亚,在我国企业与中东欧等国贸易往来过程中都存在这个问题;第二是法律问题,比如在欧洲对于知识产权的保护是很重视的;第三就是海关的关税方面,有的企业财务人员对境外收入的涉税处理较为生疏,对罗马尼亚的税收协定、税收抵免等政策也不熟悉,就造成了很多投诉问题。

《中国企业报》:罗马尼亚-中国工商会在协助国内企业“走出去”以及国外企业“走进来”方面,都做了哪些主要工作?

段靖:罗马尼亚-中国工商会1998年在罗马尼亚成立,是一个非营利性组织。工商会致力于罗马尼亚贸易和投资活动,帮助罗马尼亚和中国的企业、学者、民众更好的理解贸易环境和文化氛围,从而加强罗中两国贸易和文化联系。相信随着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继续实施,会有更多企业想要“走出去”,我们也会帮助所有企业走入罗马尼亚、走入中东欧。

2005年,我们在北京注册,从2005年到2015年十年间,我们协助很多国内省份的企业出访过罗马尼亚以及中东欧国家。我们与山西、河北、山西等地都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外国企业“走进来”方面,我们最为突出的是连续五年与贵州省合作“酒博会”,协助联系了大部分西欧国家的200—300家企业参会。在“走出去”的企业方面,我们最成功的案例是对柳工集团的帮助和推广。我们商会在展会中大力宣传和推荐柳工产品,使得该企业有计划地与伊朗相关省州对接,使柳工相关业务在伊朗快速发展,现在柳工在伊朗工程机械的份额已占到25%。

《中国企业报》:国内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段靖:“走出去”的企业首先要转变观念,做好产品质量、品牌、销售方面的工作。此前我们“中国制造”主打的宣传口号是“便宜”,现在我们的企业要着重提高产品质量,向欧美等发达国家看齐,建立产品品牌,使得产品不仅价格便宜,质量还要好,口碑也要好。

另外,国内企业要做好与外国企业之间的交流合作,首先眼光要放长远。合作过程中不能只考虑自身的利益,也要使得对方获益,甚至是短期内对方获益程度超过自己,这种情况都要接受,这样才能实现长远合作。

最后,“走出去”的企业要融入当地,熟悉当地的政治经济法律等情况,这样才能知己知彼,扎根当地。同时要注意到同一国家不同省市地区的具体情况都可能不一样,不能套用同一套经验。还有,为节约成本,可与外国企业采取互换办公室的措施,以最小的投入来换取当地驻地,实现合作的双赢。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