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中铝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葛红林:
传统产业不是落后的代名词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 龚友国 刘凌林
国企改革仍然是今年两会代表、委员热烈讨论的话题。
在政府工作报告里,李克强在国企改革部分提出以改革促发展,坚决“打好国企提质增效的攻坚战”。
2015年,国资委系统监管的企业效益同比下降6.1%,为加快国企改革提出了更为紧迫的要求。
全国人大代表、中铝公司董事长葛红林在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改革是无止境的,国企改革必须不断改,只有逗号,没有句号,更不能一蹴而就,否则“欲速而不达”。
葛红林介绍说,从1995年到2005年左右,竞争性领域的地方国企改革基本上完成了一轮改革改制,实践证明,有的一开始有发展活力,但放弃了与时俱进的改革,活力便逐步失去,所以需要不断改革创新。
“去年中铝公司加快了改革步伐,更为可贵的是焕发了各级干部职工参与改革的精神,工作面貌发生了改变。”葛红林对记者说。
作为中铝公司的新掌门人,葛红林对于国企改革中出现的热点话题,有他自己的解释。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推动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结构调整,创新发展一批,重组整合一批,清理退出一批。这里的“清理退出一批”,也就是淘汰落后产能,清理“僵尸企业”。
事实上,如何做到,成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标志。据了解,100多家央企里面,子企业和孙企业上万家,这里面有不少“僵尸企业”。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今年五大重点任务中,去产能排在第一个,成为改革最主要的任务。
“清理、关闭‘僵尸企业’就是为了让资源更有效地利用和配置,从而提高生产率。而对‘僵尸企业’关键在于怎么处理”。葛红林在谈到处理“僵尸企业”的问题时表示,“僵尸企业”不仅出现在国有企业,也出现在民营企业之中,后者往往是盲目扩张,债务越滚越大,最终无力自拔,只能赖在银行和地方政府身上,对这些企业,绝不能简单处理,而要因企制宜地去解决,否则,会形成不好的导向。
谈到国有企业用人机制时,葛红林表示,国有企业市场化选人用人已成为改革趋势,包括选聘全球职业经理人不再应该成为社会的热议话题,现在还出现质疑的态度,太落伍了,观念还处在上世纪。
“如今,不少企业感觉生存困难,其实这个困难本质上是来自企业的产品竞争力不强。”葛红林对《中国企业报》记者说,如大宗商品价格下降,对生产企业来讲,首先要问自己的生产成本还能降吗?上游产业链的潜力挖尽了吗?
“其实,从一个区域来看,不可能每个产业都会同步发展,不同的时期,有的发展快,有的发展慢,不会永恒不变,就看你是处于哪个方阵。”
对于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现在似乎一提传统产业好像就是要转型或者是抛弃,葛红林并不这么认为。在他看来,传统产业并不是落后的代名词,不少老企业有着赚钱的老根基,比如白酒业中的品牌老企业。
葛红林认为企业也有生老病死,有它的生命周期,比如一代技术用完了没有创新,就要被淘汰。所以,企业要查自己的问题,从自身找原因,因为市场都是一样的,市场经济就是竞争。企业要想有市场竞争力就要不断创新、不断改革。改革的成效最终也得靠市场来检验。
当记者问到在两会中最关注的是什么?葛红林告诉记者,最关注的是政府怎么为企业提升服务。
“其实,每个企业都有寻求发展的愿景甚至是冲动,关键是企业遇到困难时政府怎么去帮助解决困难,怎么为企业服务好,政府帮扶一步,也许企业就跨了两步。”葛红林说。